[原文]
時邁其邦,
昊天其子之?
實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
莫不震疊。
懷柔百神,
及河喬岳。(魯喬作嶠。)
允王維后!
明昭有周,
式序在位。
載戢干戈,
載櫜弓矢。
我求懿德,
肆于時夏。
允王保之!
(無韻。)
[譯文]
及時巡行他的國家,皇天把他作為親子。保佑大周得天下,威震四方,沒有哪國不驚懼。祭享安撫百神,以及大河和高山。確實周王是君主!大周光明而昭顯,因而得天下在天子位。于是收起干戈,于是裝存弓箭。我們追求美德,在此中國施行。確實周王永保功業(yè)!
[評介]
《時邁》一章,十五句。關(guān)于此詩主旨,《詩序》說:“《時邁》,巡守告祭柴望也。”鄭《箋》說:“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國,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禪也?!笨住妒琛吩疲骸拔渫跫榷ㄌ煜?,而巡行其守土諸侯,至于方岳之下,乃作告至之祭,為柴望之禮?!辈⒁浴蹲髠鳌ば辍贰拔粑渫蹩松?,作《頌》曰‘載戢干戈’”和《國語》稱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為據(jù),謂此詩為周公作。王先謙據(jù)三家詩以為“武王克殷,周公始作此歌以頌文王,及成王巡狩,乃歌此詩以美成王”。因以此詩為周天子巡行天下祭享山川百神之樂歌為恰。至于是否周公所作,無據(jù),亦不必拘之。
從武王克殷后,周天子依例巡行天下,視察諸侯情況,顯示尊威,這是為鞏固政權(quán)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因而詩中宣揚:周王是天之嫡子,得天佑助,安排他取代殷商得天下并威震四方各國。詩中“實右序有周”和“式序在位”的兩個“序”字(“序”,定其次序,即取代殷商)告訴了我們這樣深刻的含義。這是周人滅商,乃至讓原殷商屬國臣服的理論根據(jù),亦即君權(quán)神授的思想。巡行祭享山川百神,祈祝神佑,也是顯耀天子尊威,“允王維后”呼出了這樣的宗旨。詩中還宣揚周得天下后罷止武事而求文德,并贊祝周王永保功業(yè)。這體現(xiàn)了周人鑒于殷商滅亡而樹立的“天佑有德”的思想觀念,因為殷商也一向聲稱自己是天之子,畢竟遭至滅亡?!拔仪筌驳隆本鸵w現(xiàn)在保民安國,于是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則就確立了。這是周人政治思想的高明,亦是歷史發(fā)展之必然。詩反映了周人的思想觀念,表現(xiàn)了他們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有較高的認(rèn)識價值。
此詩寫得極其有物有序,言事明而含義豐,層次很清晰,令人贊嘆。作者起碼是當(dāng)時大手筆史官之類人物吧。
上一篇:《敬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有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