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呼全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小說,《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歸于講史類,實則更具英雄傳奇的特點,又名《說呼后代全傳》,十二卷四十回。今存最早的金閶書業堂刊本,半頁九行,行十八字,刊于乾隆巳亥(四十四年,1779),各卷題署不一,一至六卷署“半閑居士、學圃主人同閱”,卷七署“培杏居士、學圃主人閱”,卷八署“培杏山人、愛蓮居士編”,卷九署“半癡道人戲編,筆畊老叟加點”,卷十署“灌園老叟戲編,清閑居士小玩”,卷十一署“玩菊主人閑編,灌園逸叟賞玩”,卷十二署“元和道人關正,逍遙居士快評”,名號互相關聯,立意相通,可能實為一人,在“戲編”“小玩”中前后易名,其姓氏與生平無考。卷首有序,序署“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書于西虹橋畔之羅翠山房”,下鈐印章兩枚,如“張溶之印”、 “默虞”,可能前系姓名,后系字。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本版式與書業堂本同,書名作《呼家后代全傳》,封頁題“半閑居士批點”, “內附陳琳救主始終同載”,此外尚有萃英居刊本、藝成齋藏板本等。近年甘肅人民出版社據書業堂本整理出版鉛印本,更名《呼家將》,惜多增易,已失原貌。
本書錯訛遺誤頗多,人稱混亂,目錄與回目不盡相符,似為話本底稿,未加認真整理。其內容可說是“楊家將”故事的分支,小說主人公守信、守勇之母乃楊業之女,其祖呼延贊曾與楊業一道奉旨討遼。情節與“反唐薛家將”相近,略謂呼氏兄弟守信、守勇救民女,拳打公子龐黑虎;龐相獻女媚君王,呼家遭難滿門斬;子孫報仇誅奸佞,骨肉完聚忠孝全。不外異人授法、亡靈顯形,英雄美人、破陣殺敵那一套。故事多系虛構湊集。查《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載呼延贊,稍及第四子呼必顯,卷三百一十一、列傳七十有龐籍傳,所記與本書不合。
乾隆時期,小說繁榮,“千態萬狀,競秀爭奇、何止汗牛充棟”(序),歷史題材也發達起來。它們每以忠臣名將為主角,不盡出乎虛,亦不必盡由于實,敷演其榮辱興衰故事,貫穿作者和民眾心理、史觀。優秀者則滲入現實內容,擷取下層生活,或抵御外族入侵,或抗擊佞惡逆施,平庸者則搬演歷史,鋪陳情節,結構板滯,文筆拙劣,套語連篇,其貫穿始終的忠與奸的矛盾斗爭,常有蹈襲之弊,并加之以宿命論或美色亡國論,未能從列朝的興亡中引出有益的歷史教訓,客觀地呈現社會的發展規律,予后世以豐富的歷史知識與正確的史觀教育,故而除少數幾部較可觀者外,大多成就低下。這些自明中葉以來所形成的歷史演義的潮流,一直貫通到清中葉,真是經久不息。繼康熙年間的《說岳全傳》,復有《說唐全傳》、 《說唐后傳》、 《說唐征西三傳》等, 《說呼全傳》亦在其間。至嘉慶年間,又有《五虎平西全傳》、 《五虎平南后傳》及《萬花樓包狄演義》等等。它們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起過一些作用。不過這些作品多系書商或文人閉門造車之作,東拉西扯,七拼八湊,狀人物之勇武每予夸張,敘故事之離奇多借神道,重故事情節不重人物形象,由于缺乏新的審美意識與社會理想而缺乏生命力,在民間流傳一陣子后便消聲匿跡了。雖聲勢頗壯,其實并未賦予歷史小說與一般小說在創作思想與藝術技巧上以新的滋養。
本書體仿演義,擇民間傳說主要是藝人口頭創作連綴而成。它的結構取當時一般演義體小說常用的,與《水滸傳》的單線發展不同,也與《三國演義》的網狀結構有別,為單線(合敘呼氏兄弟)——雙線(分敘呼守勇、呼守信)——單線(兄弟匯合,殺敵雪冤)方式,前后串合,脈絡清晰。
鄭振鐸先生1927年赴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在“鈔本閱覽室”里看到過本書,他的《歐行日記》七月二十九日一則這樣記載: “呼家將文字甚為拙劣,似未經文字刪改之說話書,其中材料頗多足資參考者?!?(《西諦書話》,三聯書店1983年10月第一版)它旁及楊家將故事:包公八王、十二寡婦征西, 尤以十五、二十二兩回所敘“陳琳救主”一段最詳,述龐妃陷害劉妃,以女充男,脅迫宮娥寇直溺太子于御池內,恰遇內監陳琳,置太子于桃匣內,送至八王府,后繼帝位,民間流傳的“貍貓換太子”故事即本此。曲藝傳統曲目原有《呼家將》,也叫作《肉丘墳》、 《金鞭記》,北方評書、鼓書說者較多,復存木魚歌《呼家后代》、《呼家后代后續》,以及彈詞《紫金鞭》等, 詳略不同,實出一源。
人們處處可以領略到說書的味兒。 “說話書”的一個好處是,造語俚俗些。如呼守信打得龐黑虎亂叫亂喊: “阿育育,饒了我罷,實在打弗起哉!” (第一回)錄的即為吳語。王安人說其夫與女兒忖頭一致, 自己卻另為女兒擇婿,這叫“抱雞雞弗斗,氣殺抱雞人”。呼守勇因自己家遭害,落魄江湖, 得配金蓮, 自覺“有屈了小姐”, “金蓮道: ‘已成夫婦, 屈的也直了?!?第八回) “那小姐……一陣緊痛,喜生一位官官。那翠桃抱來一看,說道: ‘小姐,官官生得鼻直口方,聲音響亮,與公子面貌一般的。這是小姐與公子伶伶俐俐, 自然生的官官也是清清秀秀,若是齷齷齪齪的父母,必定生個邋邋遢遢的兒子?!谴涮彝〗阍诶镞叡Я斯俟?,好不快活?!?(第十五回)疊詞連用的節奏美,悅人耳目,這是合乎伶俐活潑的丫頭身分的口語。敘楊五郎“拿了禪杖,背了包裹,興匆匆下山一望道: ‘好爽快也!這幾年,俺在山上做什么和尚,何曾有一些兒酒肉到口,熬得個身子小了一半,你道苦也不苦?幸虧今日俺的命不該絕,如今是大碗酒、大塊肉,吃得好爽快哩?!?(第十六回)灑脫豪爽之情,溢于紙上。敘龐氏四虎追趕呼家小將到祝家莊,盤問祝太公: “飛虎道: ‘你這老頭兒,買腌魚放生——不知死活的。如今姓呼的在哪里, 快些說!’” (第三十五回)這些地方,透露一些民間文學的氣息。
上一篇:《語林》簡介|鑒賞
下一篇:《說唐后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