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戲曲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湯顯祖(1550~1617),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yuǎn)道人。江西臨川人。明代著名戲劇家,與英國莎士比亞(1564~1616)同時。所著戲曲有傳奇《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種,因都有作夢情節(jié),故后世合稱《臨川四夢》,也稱《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是作者書齋名);另有《紫簫記》,是未完成的作品,據(jù)研究,當(dāng)是《紫釵記》的稿本。《紫釵記》系根據(jù)唐人蔣防的傳奇《霍小玉》改編,但情節(jié)作了較大變動,描寫李益和霍小玉堅貞的愛情,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邯鄲記》和《南柯記》則是晚期作品。《邯鄲記》據(jù)唐人沈既濟(jì)的傳奇小說《枕中記》改編,寫盧生一貧如洗,在邯鄲客舍遇呂洞賓,呂授之一枕,即入夢中,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夢醒來,他臥枕時旅舍主人蒸下的黃梁方熟。盧生遂悟破人生,隨呂洞賓出家為道士。《南柯記》則是根據(jù)唐人李公佐的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改編,寫淳于棼醉后夢入槐安國(即螞蟻國),被招為駙馬,后任南柯太守,有政績,還宮中,加封左相。他權(quán)傾一時,淫逸無度,終于被逐,醒來卻是一夢。二劇都是借傳說故事來批評朝政,通過夢幻來寫人生,是諷世劇。同時劇中表現(xiàn)了宗教思想,有較多的虛幻色彩。《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和最成功作品(詳見該條)。湯顯祖的劇作,對當(dāng)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明末阮大鋮、孟稱舜等刻意學(xué)習(xí)湯顯祖,追求文采,被稱為臨川派或玉茗堂派。
湯顯祖的劇作,有各種分刻本;《六十種曲》則悉數(shù)收入其全部劇作。另外還有明獨深居點定《玉茗堂四種曲》本,明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種曲》本等。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湯顯祖集》,收入湯顯祖存世的全部詩文戲曲作品,分訂4冊;其中三、四冊為劇作5種,由錢南揚校點。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將戲曲部分抽出,取名為《湯顯祖戲曲集》單行出版。
上一篇:《湯姆叔叔的小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法哲學(xué)原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