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樓》簡介|鑒賞
全名《覺世名言第一種一名十二樓》,題署為“覺世稗官編次,睡鄉(xiāng)祭酒批評”。 “覺世稗官”為作者李漁的筆名。李漁,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后改名漁,字笠鴻,號笠翁。祖籍浙江蘭溪,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生于江蘇如皋,出身醫(yī)家。由于當(dāng)時江浙一帶商業(yè)繁榮,李漁從小就接受市民思想的熏陶,加上多次應(yīng)試落第,于是移家杭州和金陵,以賣文賣藝作清客謀生。著作有小說《無聲戲》、《十二樓》,戲劇《笠翁十種曲》及雜著《閑情偶寄》等。又在金陵開設(shè)“芥子園”書鋪。同時組織家庭戲班,赴各地巡回演出,在社會上產(chǎn)生較大影響。康熙十八年(1680),因生活貧困而死于杭州。
此書初刊時卷首“鐘離浚水”(真名杜浚,李漁好友)的序言注明作序年月為“順治戊戌(十五年)中秋”,故書當(dāng)刻于其時。初刻本1927年被鄭振鐸發(fā)現(xiàn)于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半葉9行,行19字,內(nèi)有精美插圖12頁。稍后有刊年不詳?shù)南e居精刊本,書名改為《十二樓》,行款版式及插圖均照原刊本。從消閑居本始,翻刻者甚多,傳存下來的版本不少,主要有嘉慶五年(1800)會成堂重刊本,半葉10行,行24字,無圖。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明暢懷書屋石印本,內(nèi)有陳翰秀繪圖,精細工整,每樓2幅,共有24幅。民國年間,又有上海亞東圖書館的汪協(xié)如標點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標校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亦于同年出版此書的校點本。
《十二樓》是李漁的第二個短篇小說集。全書十二卷,集小說12篇,每篇長短不一,各分回目,短的僅一回,長的有六回,共三十八回,每篇小說都以一座樓為題目,并以此作為開展故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一卷 合影樓 本卷分三回。敘元朝至正年間,廣東曲江縣有二位縉紳,一個姓屠,官至觀察之職,一個姓管,官至提舉。他倆乃是連襟關(guān)系,但性格迥異: “管提舉古板執(zhí)拗,是個道學(xué)先生。屠觀察跌蕩豪華,是個風(fēng)流才子。”他們的宅第原先相連,到了岳父母死后,就把一宅分為兩院,并以高墻相隔,彼此不相往來。管提舉有一女,名叫玉娟,屠觀察有一子,名叫珍生,他們利用后園中兩座水閣的流水荷葉,傳遞愛情的信息。應(yīng)兒子的請求,屠觀察請好友路子由為媒,向管家求婚,不料遭到拒絕。恰好路子由有一螟蛉之女,小字錦云,與珍生生辰八字一模一樣。屠觀察就瞞了兒子,定下了這門親事,誰知珍生堅決不允,只好去退親,引出種種誤會。最后由路子由出謀,想出了一個誑騙的法子:路子由向管提舉說自己兒子尚未娶親,求玉娟為妻,管提舉同意后,又說將自己的女兒許配屠珍生,擇期同時婚配,實際上是以珍生拜路子由為義父,從而使玉娟、錦云同嫁珍生而已。自此兩家合好,推倒圍墻,將兩座水閣作了洞房,題名“合影樓”。
第二卷 奪錦樓 本卷僅一回。敘明朝正德年間,武昌有一魚行經(jīng)紀錢小江,妻邊氏,生下孿生二女,長相甚美。由于夫婦長期不和,遂對女兒的親事,各自接洽,互不相商,使一對女兒許了四家,引出一場糾紛,告到官里。知府把四家兒子喚來,卻都是丑陋之輩,實不堪與錢家女兒匹配。恰有百姓送一對活鹿到府,遂下令當(dāng)時應(yīng)考童生,以兩女和兩鹿作為錦標,規(guī)定優(yōu)勝人員已娶者得鹿,未娶者得妻。結(jié)果,在未娶的童生中,選出袁士駿和郎志遠二人,后又發(fā)覺郎志遠的文章系袁士駿所作,遂以二女同嫁袁士駿。在這篇故事中,并沒有“樓”的內(nèi)容,回目名《奪錦樓》之名,僅取其奪錦之意而已。
第三卷 三與樓 本卷分三回。敘明代嘉靖年間四川成都有個富翁唐玉川,專買田產(chǎn),不置房產(chǎn),另有一高士虞灝,卻是個愛造園亭的人,兩家乃是近鄰。唐玉川估計虞灝如此大興土木,財力不濟,必要出賣,便放棄自建樓房的打算,專等虞灝出賣。數(shù)年之后,果然如愿,但虞灝要留下一座高樓自住。此樓上下三層,底層是接客之所,題曰: “與人為徒”;中層是讀書臨帖之所,題曰“與古為徒”;上層是靜修之所,題曰: “與天為徒”。總額是“三與樓”。一日,虞灝有一好友,偷偷在“三與樓”下埋下二十錠元寶,并暗示虞灝以此銀贖取園亭,可是虞灝不為所動,卻將“三與樓”賣與唐家。不久虞灝去世,兒子虞嗣成科舉得中,授官回家,虞灝生前好友以匿名信告發(fā)唐玉川的兒子是強盜窩家,并以三與樓下所埋元寶為證。官府判決,將虞家房產(chǎn)仍歸故主。
第四卷 夏宜樓 本卷分三回。敘元朝至正年間,浙江婺州府金華縣,有位致仕的鄉(xiāng)紳詹筆峰的女兒詹嫻嫻與書生瞿佶的故事。瞿佶利用在市上買來的一只望遠鏡,可以盡窺詹小姐所居之“夏宜樓”內(nèi)的虛實,從而引出許多喜劇性的情節(jié),如小姐在樓上作詩未竟,瞿佶為之續(xù)成四句;詹筆峰在神位前為女求婿寫的祈禱疏文,又被瞿佶窺見,托人通報小姐,使小姐托言亡母入夢,并能背出疏文,促使小姐嫁給瞿佶。這場姻緣的成功都得力于望遠鏡,因?qū)⒋绥R供養(yǎng)在“夏宜樓”上。
第五卷 歸正樓 本卷分四回。敘明朝永樂年間,有一個神奇不測的騙子,善以種種詭譎的手段騙取他人的財物,但性格豪爽,后遇一妓女,因看破紅塵,欲出家為尼,此人即出資買一大宅第改建為尼庵,供她修行。該宅舊有一匾,額曰: “歸止。”不料燕子啄泥,在“止”字上添了一橫,成了“正”字。騙子認為乃是神明的勸誡,遂出家為道士。又思建神殿,苦于費用拮據(jù),又設(shè)一詭計勸募,得數(shù)千金,造殿成,二人俱成正果。
第六卷 萃雅樓 本卷分三回。敘明朝嘉靖年間,京城少年金仲雨和劉敏叔,與揚州少年權(quán)汝修搞同性戀,并合資開設(shè)“萃雅樓”,經(jīng)營書籍、名香及古董等,生意興隆。不料權(quán)奸嚴嵩之子嚴世蕃聞權(quán)汝修貌美,欲召至府中,遭到拒絕,于是他設(shè)下毒計,買通太監(jiān),將權(quán)騙入宮中,以酒灌醉,將其閹割,不久又將其占為己有。權(quán)汝修對嚴世蕃的歹毒行徑切齒痛恨,力圖報復(fù),故在嚴府多方伺察,把嚴家父子一生所作所為,訪得明明白白,及嚴嵩父子被劾,權(quán)汝修趁機將其所掌握的情況,盡行上奏。世宗下旨,將世蕃押赴法場斬首。權(quán)汝修把他的頭顱制成溺器,以報夙怨。
第七卷 拂云樓 本卷分六回。敘宋朝元祐年間,杭州有個青年秀士裴遠,早年曾訂婚于韋家,后因裴父嫌貧愛富,撇卻韋家,令裴遠改娶本郡富室之女封氏為妻。封氏長相奇丑,夫妻甚難相處,不久封氏病死。裴遠曾在西湖看龍舟競渡時,與原聘韋家小姐邂逅相遇,裴遠驚其貌美,封氏已死,裴遠欲重續(xù)舊好,央媒說親,但遭韋父嚴厲拒絕。裴遠并不死心,乃覓女工俞阿媽,赴韋府向小姐說項,并說如小姐不允,情愿得婢能紅為妻,而能紅又曾在韋宅后園的“拂云樓”上,見過裴遠的俊雅相貌。裴遠巧為擺布,以算命占夢諸說迷惑小姐及其父母,終于使韋父回心轉(zhuǎn)意,將小姐許配裴遠,并以能紅為側(cè)室。
第八卷 十巹樓 本卷分兩回。敘明朝永樂初年,永嘉縣有個秀才,名叫姚戩,訂了屠姓之女為妻,下聘之后,新造起三間大樓,工竣,置一堂匾,請自稱能仙體附身的郭酒癡扶乩,題名為“十巹樓”。不久迎娶,此女雖貌美,卻為石女,經(jīng)協(xié)商改娶其妹,誰知該女不但貌丑,且有尿床癥;再換其姐,卻又非處女,只好一一送回其家。自此續(xù)娶凡九次,始終難以如意。過了三年,姚戩的母舅在西湖為他又聘得美婦,不料還是第一次所娶之石女。相處數(shù)夕,該女因下體生瘡,恰好治愈了生理缺陷,夫妻和好。 “十巹”之言,得以應(yīng)驗。
第九卷 鶴歸樓 本卷分四回。敘宋朝政和年間,汴京城里有姓官的仕紳,以兩女許配于新科得中的士子段玉初和郁子昌。段妻名繞翠,郁妻名圍珠,俱是天香國色。不料此二女均為宋徽宗打算選妃的人選,聞得兩位佳人都為新進士子所娶;醋心大發(fā),于是對段、郁兩人百般打擊,命他們長期出使金邦,難以團聚。由于段玉初性格比較安恬,常以惜富安窮之意勉勵其妻,臨行時曾勸妻改嫁,并題所居之樓曰: “鶴歸樓”,以示不一定能生還之意,結(jié)果在歷盡坎坷之后,妻室安在,重拜花堂,賽似新婚。郁子昌則因秉性風(fēng)流多情,夫妻恩愛異常,出使回國后,郁妻因思夫心切,已憔悴而死。
第十卷 奉先樓 本卷分兩回。敘明朝末年池州東流縣,有一姓舒的秀才,僅生一子,當(dāng)時天下大亂,舒秀才一心只顧宗祧,預(yù)先向其妻提出:萬一遭難,只要保全兒子,可置節(jié)義綱常于不顧,并會集全族之人于家廟“奉先樓”,公布此事,取得合族的承認。不久舒妻為農(nóng)民起義軍所獲,輾轉(zhuǎn)落入一清將之手。舒秀才經(jīng)過千辛萬苦,于湖湘間覓得妻子。清將開始以其子付與秀才,后因舒妻欲自縊,將軍壯其節(jié),遂令舒秀才夫妻團聚。
第十一卷 生我樓 本卷分四回。敘宋朝末年,湖廣鄖陽府竹山縣,有個鄉(xiāng)間財主尹厚,因蓋樓而生子,故取名樓生,不料三四歲時外出游玩而失蹤。為了家財能托付得人,尹厚要外出訪求一可靠后生以繼承其家業(yè)。他扮作乞者模樣,自書賣身文告,上書“年老無兒,甘賣與人作父”等字樣,一路遭人笑罵。誰知到了淞江府華亭縣,卻遇一后生姚繼,愿意買他為父。時元軍入侵,父子急歸,舟至漢口,姚繼要上岸去向曹家求婚,父子暫別。姚繼到了曹家。方知曹女已被亂兵掠去,并在仙桃鎮(zhèn)將婦女置布袋中出售。姚繼先買得一老婦人,就認其為母,后買得一美貌姑娘,即曹家之女,三人偕同回家與尹厚團聚。回家后姚繼發(fā)現(xiàn)小樓乃其幼時生活之處,原來姚繼即失蹤的樓生,而老婦人即其生母,于是合家歡慶。
第十二卷 聞過樓 本卷分三回。敘明嘉靖年間,宜興縣有一文人顧呆叟,淡泊名利,性喜隱居,為了擺脫世俗的干擾,決心避居深山之中。自他去后,把一些與他相交的朋友,弄得情興索然,尤其是他的中表弟兄殷太史,更是朝思暮想,因呆叟臨別之際,曾在一座樓上,贈以許多金石良言,故把此樓命名為“聞過樓”。久之,眾人因思念過切,乃相與設(shè)計,要引呆叟下山。他們與縣令相商,先強迫呆叟擔(dān)任收糧的公差,結(jié)果以行賄百金得免。繼而又買通幾條大漢裝做強盜,將其財物席卷而去,卻丟下幾件并非他家的物件。過了半年,呆叟被官府以窩贓罪捉拿歸案。在赴官府途中,見眾好友均在道口等候,并邀請他到一所極為典雅的新居住下,還答應(yīng)代為了結(jié)官司。最后真相大白,呆臾搬入新居,諸人皆得“聞過”。
清道光十八年(1838)江蘇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巡撫設(shè)局禁毀淫詞小說,同治七年(1868),江蘇巡撫丁日昌查禁淫詞小說,均把《十二樓》列入應(yīng)禁書目中。
目 次:
合影樓
第一回 防奸盜刻意藏形 起情氛無心露影
第二回 受罵翁代圖好事 被棄女錯害相思
第三回 墮巧計愛女嫁媒人 湊奇緣媒人賠愛女
奪錦樓
第一回 生二女連吃四家茶 娶雙妻反合孤鸞命
三與樓
第一回 造園亭未成先賣 圖產(chǎn)業(yè)欲取姑予
第二回 不窩不盜忽致奇贓 連產(chǎn)連人愿歸舊主
第三回 老俠士設(shè)計處貪人 賢令君留心折疑獄
夏宜樓
第一回 浴荷池女伴肆頑皮 慕花容仙郎馳遠目
第二回 冒神仙才郎不測 斷詩句造物留情
第三回 賺奇緣新詩半首 原妙謊密疏一篇
歸正樓
第一回 發(fā)利市財食兼收 恃精詳金銀兩失
第二回 斂眾怨惡貫將盈 散多金善心徒發(fā)
第三回 顯神機字添一畫 施妙術(shù)殿起雙層
第四回 僥天幸拐子成功 墮人謀檀那得福
萃雅樓
第一回 賣花郎不賣后庭花 買貨人慣買無錢貨
第二回 保后件失去前件 結(jié)恩人遇著仇人
第三回 權(quán)貴失便宜棄頭顱而換卵、閹人圖報復(fù)遺尿溺以酬涎
拂云樓
第一回 洗脂粉嬌女增嬌 弄娉婷丑妻出丑
第二回 溫舊好數(shù)致殷勤 失新歡三遭叱辱
第三回 破疑人片言成二美 癡情客一跪得雙嬌
第四回 圖私事設(shè)計賺高堂 假公言謀差相佳婿
第五回 未嫁夫先施號令 防失事面具遵依
第六回 弄巧生疑假夢變?yōu)檎鎵?移奸作藎言虧人改作完人
十巹樓
第一回 不糊涂醉仙題額 難擺布快婿完姻
第二回 逞雄威檀郎施毒手 忍奇痛石女破天荒
鶴歸樓
第一回 安恬退反致高科 忌風(fēng)流偏來絕色
第二回 帝王吃臣子之醋 閨房罷枕席之歡
第三回 死別勝生離從容示決 遠歸當(dāng)新娶忽地成空
第四回 親姊妹迥別榮枯 舊夫妻新偕伉儷
奉先樓
第一回 因逃難詫婦生兒 為全孤勸妻失節(jié)
第二回 幾條鐵索救殘生 一道麻繩完骨肉
生我樓
第一回 破常戒造屋生兒 插奇標賣身作父
第二回 十兩奉嚴親本錢有限 萬金酬孝子利息無窮
第三回 為購紅顏來白發(fā) 因留慈母得嬌妻
第四回 驗子有奇方一枚獨卵 認家無別號半座危樓
聞過樓
第一回 棄儒冠白須招隱 避紗帽綠野娛情
第二回 納諫翁題樓懷益友 遭罹客障面避良朋
第三回 麑顯將退三樁好事齊來 囤局已成一片隱衷才露
上一篇:《十二樓》簡介|鑒賞
下一篇:《南吳舊話錄》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