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逸史》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長篇神怪小說。全名《新鐫出像批評通俗奇俠禪真逸史》,八卷四十回。題“清溪道人編次”, “心心仙侶評訂”。一般認為作者是方汝浩,洛陽人,或說為方浩,字履先,浙江人。又有刊本題“清心道人”、 “清淡道人”,系誤刻之故。每集有總評,署名不一。首有唐太史令傅奕撰《讀禪真逸史》,次則仁和諸允修《奇俠禪真逸史序》、古越徐良輔《題奇俠禪真逸史》,再是《凡例》八則。存明刊本,有插圖二十葉,記刻工姓名曰“素明刊”,藏于日本慈眼堂。又有明末刻本,行款與慈眼堂本相同,無圖,卻有眉批,封面鐫“本衙爽閣藏板”。行款同于慈眼堂本,卻無圖,有眉批。還有清初刊本, 封面題“白下翼圣齋藏板”。行款也和慈眼堂相同,插圖精絕。另有清乾嘉年間的坊刻本,明新堂刊小字本,光緒丁酉(二十三年)上海書局石印本(改題《妙相寺全傳》)等。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齊魯書社、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相繼出版排印本。
《禪真逸史》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二十回以南梁和東魏為背景,敘述原東魏鎮南將軍林時茂因得罪權貴,避禍逃亡,隱性赴梁,出家為僧,法號澹然;后因住持進讒遠遁,得《天樞》、《地衡》、 《人權》秘錄天書,本領非凡,收得杜伏威、薛舉、張善相三人為徒,除暴安良;繼之退隱張家莊,修真通禪。后二十回敘述三徒張園結義,同在孟門山舉兵,率眾投齊, 戰功赫赫,封侯守鎮;至隋貞觀年間,各傳王位于子,棄家從師,最終以“禪師坐化證菩提,三主云游成大道”,同登仙箓。
《禪真逸史》成書于晚明。晚明正是廠衛橫行、政局動蕩、民不聊生的黑暗時世,作者有感于此,以古諷今,借梁喻明,使作品散發出較強的現實氣息。如不惜筆墨描繪了梁武帝皈依佛教,舍身空門,不理朝政,不辨忠奸,最后導致國破人亡。作品對豪族仕宦公子,以及社會低層眾多的渣滓都有所指陳,其中有酒鬼閑漢、賭棍拐子、 潑皮無賴、地痞流氓、訟棍牙婆、奸僧淫尼、潑婦悍女……等等,都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同時,他寄希望于象林澹然這樣的俠士出來鋤惡除奸,拯世濟民;象杜伏威、薛舉、張善相這樣的英雄出來輔佐明主,強國富民。
作品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明朗的,但時而流露出消極避世的逃禪思想。作者又試圖把儒、釋、道融為一體,尤以佛教的某些說法來宣揚儒教的倫理道德,宣揚因果報應,使作品的光輝為之減色。
《禪真逸史》在藝術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功,最突出的是刻畫了一些飽滿生動、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
小說的語言比較通俗流暢、自然活潑,且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又善于運用大量的詩、詞、曲、賦,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雜曲小調,對人物作夸張突兀的描敘,收到了圖貌傳神的特殊效果,令人過目難忘。如第二十五回一首《掛枝兒》,勾勒出了封建衙門蠹役乘人之危、 強索錢財的一副嘴臉:
酒飯畢,不起身,聲聲落地:這牌生,限得緊,豈容誤期?有銀錢,快拿出,何須做勢。若要周全你,包兒放厚些。天大的官司也,我也過得水。
接銀包,才道聲,適間多謝。忙扯封,估銀水,如何這些?我兩人,不比那,窮酸餓鬼。輕則輕了已,不送也由伊。明日里到公庭也,包你爛只腿!
但是,小說在深化理想人物性格、對某些情節的安排和描繪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少問題,遠未達到此書《凡例》所認為的“當與《水滸傳》、 《三國演義》并垂不朽”的地步。
上一篇:《禪真后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禽海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