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舞蹈·《小夜曲》
一譯《月下情歌》,為古典芭蕾四部曲。編舞: 喬治·巴蘭欽,作曲: 柴可夫斯基,首演于1934年6月6日紐約費利克斯·M·沃伯特的莊園“白平原”,由美國芭蕾舞學校學員演出團演出。這部作品是以柴可夫斯基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命名的,沒有情節線索,完全是依照音樂的樂章而編舞。舞蹈的情緒和色彩與樂曲的節奏和旋律是對等的。巴蘭欽編這部作品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有趣的是巴蘭欽每次排練的學員人數不相等,他也就隨機而變,來幾個人就編幾個人的舞,一次排練,當跑下場時,有一個姑娘摔倒后哭了,巴蘭欽靈活地保留了這個意外事故,又有一次,一個姑娘遲到了,因此也成為舞蹈中的一個插曲,這是巴蘭欽在美國創作的第一部芭蕾,在正式搬上舞臺前,他又作了精心修正,尤其是那幾個小小的意外情節,使作品更加舞臺化、戲劇化,以致于許多人在觀看節目后,都認為舞蹈暗含著一個故事,其實唯一的故事就是音樂的故事——皎潔的月光下的一支夜曲、一支舞。這是巴蘭欽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體現了巴蘭欽所追求的無情節、無主角、“純粹”舞蹈的創作傾向,同時也是巴蘭欽新古典主義原則的體現。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芭蕾劇院都曾上演過這部作品,1948年10月 18日,它成為紐約市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
上一篇:西方文學·舞蹈·《普契涅拉》
下一篇:西方文學·舞蹈·《紫丁香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