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旰食
【出典】 《左傳·昭公二十年》:“伍尚歸,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殺之。”晉·杜預注:“將有吳憂,不得早食。”
【釋義】 旰食原指不能按時進餐,伍奢曾用此語描述楚國的國王和大夫將因憂慮伍員復仇而顧不上按時吃飯。后人常用“旰食”形容勤于政事,多用作稱頌帝王之詞。
【例句】 ①旰食親萬機,海宇熙熙。(曹勛《十六賢·閑暇》1216)這里用來歌功頌德,說當朝皇帝親理國事以至廢寢忘食。②見說君王方旰食,借箸哺應為吐。(李曾伯《賀新郎·送靜齋堂召,和朔齋韻》2825)這里用本典稱頌皇帝勤于政事,從而表示相信賢材必會受到延攬。
上一篇:典故《感時花淚濺》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更上層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