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斯托帕德
英國劇作家。他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原名托瑪斯·斯陶斯勒。父親是一位有猶太血統的醫生。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捷克前夕,全家人移居到新加坡。1942年日本入侵新加坡,斯托帕德同母親一起移居印度,父親在新加坡被殺害。1945年他的母親改嫁在英國軍隊服役的一位英國少校肯尼恩·斯托帕德,他本人也隨之易名。戰后斯托帕德一家返回英國,1950年定居于布里斯托。斯托帕德早年從事新聞工作,1960年開始劇本創作,三個月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作《水上行》 (1963年上演)。以后10幾年里他連續發表和上演了許多劇作,主要包括《羅森克蘭茲和吉爾登斯丹死了》 (1966)、《跳躍者》(1972)、《滑稽模仿》(1974)、《每一個好孩子都值得垂憐》(1978)等。
斯托帕德的戲劇創作深受法國荒誕派戲劇的影響,他因此被稱為“后荒誕派戲劇”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羅森克蘭茲和吉爾登斯丹死了》就是模仿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雖然取材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但在許多方面類似于《等待戈多》。如同弗拉季米爾和埃斯特拉岡一樣,羅森和吉爾也是在一條空曠的大路上等待什么人的到來。為了消磨時間,驅除等待過程中的抑郁和煩悶,他們一邊閑話,一邊做一些無聊的游戲。弗拉季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假裝扮演波卓和幸運兒,羅森和吉爾扮演哈姆雷特; 弗拉季米爾和埃斯特拉岡不停地來回投遞帽子,羅森和吉爾不斷投擲硬幣; 兩劇中都有主人公掉褲子的場面; 劇中人物對話的方式、節奏、語言修辭、意象等都有許多共同之處。更為突出的是,《羅》劇所表現的主題,諸如人在失去歸屬之后對生存處境所感到的困惑和迷惘、客觀世界的相對性和不可知、人的自我本質的喪失、個性的泥滅等,都與荒誕派戲劇有相通之處。在藝術上,《羅》劇也具有反戲劇的特點。可以這樣說,斯托帕德用《等待戈多》把文藝復興時期的一部英雄悲劇變成了一部反英雄的荒誕劇。
上一篇:西方文學·盧爾福
下一篇:西方文學·萊茵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