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種蠡
【出典】 《史記》卷四一《越王勾踐世家》:“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后必悔之。勾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
【釋義】 種、蠡,指春秋時越國的大臣文種、范蠡,二人曾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
【例句】 斯人既戮,又且嚴兵卷土,赴黃池觀釁,種蠡方云可矣。(董穎《薄媚·第四催拍》1166)這里說伍子胥被戮之后,文種、范蠡才以為吳國可伐,意在襯托子胥之忠義可敬。
宋詞典故·種蠡
【出典】 《史記》卷四一《越王勾踐世家》:“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后必悔之。勾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吳王弗聽。”
【釋義】 種、蠡,指春秋時越國的大臣文種、范蠡,二人曾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
【例句】 斯人既戮,又且嚴兵卷土,赴黃池觀釁,種蠡方云可矣。(董穎《薄媚·第四催拍》1166)這里說伍子胥被戮之后,文種、范蠡才以為吳國可伐,意在襯托子胥之忠義可敬。
上一篇:典故《種花滿縣》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種豆南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