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學者托馬斯·彼得斯及小羅伯特·沃特曼合作寫成。此書初版于1982年,問世后立即引起美國企業界與有關學術界的密切注意與廣泛興趣,成為該年全美最暢銷書,銷量超過《大趨勢》。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于1985年3月第1次出版,1989年6月第5次印刷。全書33萬字,共分為3篇:未泯滅的希望、邁向新理論和返回根本。本書作者意欲從一般管理學角度出發,總結作為美國企業界精華的出色企業的共同成功經驗。作者們帶領著名企業咨詢組織麥肯齊公司的一個工作組,從美國企業篩選出43家出色企業為調研的取樣對象,并對這些企業作了深入而全面的詳細調查,然后作了整理、歸納出出色企業共有的人務品質和基本經驗,寫成本書。在書中,作者以大量豐富、生動的實例,逐章介紹和闡明了這“八大原則”。即從第5章到第12章所論述的原則:貴在行動、緊靠顧客、行自主、倡創業、以人促產、深入現場、以價值觀為動力、不離本行、精兵簡政、緊中有松、松中有緊。值得指出的是,貫穿此書始終的一條顯眼的經線,是對作為美國企業界思潮主流的純理性主義的批判。本書作者認為,美國一般企業落后的基本原因,在于過分拘泥于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科學管理”思想方法,這導致了一般管理界那種過份依賴解析的、定量的方法,以及唯有數據才過硬和可信的偏頗之見,只相信復雜的結構、周密的計劃、嚴格的規章、自上而下的控制、明確的分工、經濟的大規模生產等“科學的”、“理性的”手段。作者認為,管理不僅涉及到物,也涉及到人,而人按基本性而言,決非純理性的,感情因素的比重不容忽視。理性主義想把管理當作一門純粹的科學來看待,但管理不僅是科學,還是一門藝術;它不僅要靠邏輯與推理,還要靠直覺和熱情。為此,作者在本書第1章中即介紹了他們首創的一種全面觀察與思考管理問題的框架一所謂“麥肯齊7—S模型”,提醒人們在分析管理問題時,不僅要看到“硬件”方面(戰略與結構),還要看到“軟件”方面(制度、技能、人員、作風與共有價值觀)。另外,作者在書中還強調了企業的“文化”,意指一個企業獨特的價值觀、傳統、習慣和作風,作者認為這與企業的盛衰、成敗關系至大。本書內容豐富,實例生動,結構嚴謹,精辟而深入地分析了出色企業的成功經驗,總結了行之有效的八大原則,對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具有我國獨特風格的、先進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管理體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思益堂日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戰國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