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軼事小說集。明張岱撰。八卷。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仁和王文誥刻本、粵雅堂叢書本、說庫本、叢書集成初編本、一九三二年北京樸社俞平伯標點本、一九三六年上海雜志公司排印本。又,硯云甲編本、申報館叢書本、一九三五年世界書局美化文學名著叢刊本,皆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馬興榮校點本為較好的本子。張岱號陶庵,書名《陶庵夢憶》,乃是他對昔日繁華生活片斷的追憶。因此書對當時的茶樓酒肆、歌館舞榭、說書演戲、放燈迎神、養鳥斗雞、打獵閱武、山水風景、文物古跡、工藝書畫等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均有所反映。其中的不少篇章,如《柳敬亭說書》、《湖心亭看雪》等早已膾炙人口而傳誦已久。張岱極善于運用語言,《陶庵夢憶》中的許多場面,如揚州清明日、虎邱中秋夜、西湖七月半等等,都描寫得極其生動,細微傳神。如《虎邱中秋夜》:“三鼓,月孤氣肅,人皆寂闃,不雜蚊虻,一夫登場,高坐席上,不簫不拍,聲出如絲,裂石穿云,串席抑揚,一字一刻,聽者尋入颒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是點頭。然此時雁比而坐者,猶存百十人焉。”張岱對景物的描寫,也有獨到之處,比如《西湖七月半》寫月夜景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颒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撲人,清夢甚愜。”清新流麗的語言,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因而他的這些描寫景物的篇章被譽為是“傳統山水詩的散文化”。
張岱生活于明末清初。國破家亡之后,用“夢憶”來追念鄉土和故國,來表現他對異族統治者的不滿,因而讀他的作品,可以體味到一種淡淡的孤高自賞、惆悵傷感的情調。上面所引《西湖七月半》中那段月景描寫即是。張岱在本書的自序中說,寫此書“殆與《采薇》、 《麥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詼諧者歟?”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作品幽默、詼諧的筆調而感覺到作者感情的脈搏。
劉大杰先生評張岱的散文說,既有公安派的清新,又有竟陵派的冷峭,還有王思任的詼諧,是概括得很全面的。由公安、竟陵派開創的晚明散文的革新,張岱是其中的主將,而《陶庵夢憶》以它獨特的藝術成就堪稱晚明文學中的精品。
上一篇:《鬧花叢》簡介|鑒賞
下一篇:《隋史遺文》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