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演義評》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八卷三十二回?;啬繂尉?。題“珊城清遠道人重編”,清遠道人真實姓名與生平不詳。 稱“重編”,是針對明謝詔的《東漢演義》而言,作者在自序中道其創作緣由,說前人所為《東漢演義》, “顛倒史事, 以惑人心”,因此重編, “敷說大端,正其荒謬”。今存同文堂、善成堂、聚文堂、榮茂堂、成都九道堂等刊本。
全書起于漢宣帝勵精圖治,迄于桓帝誅殺賢良,寵幸宦黨,是在《東漢演義》的基礎之上,又根據正史增刪而成。關于此書和《東漢演義》的區別,作者在書中曾有一段話說得非常明確:“舊演義竟架空雜湊,甚至以光武騎神牛、嚴子陵作軍師,荒唐不經,且不貫串。讀傳奇雖以銷暇,而亦足以資感發,故唯按史書實事紀事編年,錯綜出入。則披覽之余,啟人神志, 不無裨益?!边@幾句話,正可以作為我們理解此書的線索。
首先,這里表現了作者對歷史小說的認識以及自己創作該書所依據的準則:按史書實事紀事編年,錯綜出入。中國古代在關于歷史小說創作上一直有二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貴幻,一種是貴實。清遠道人是屬于后者的,所以他此書中刪除了謝詔《東漢演義》中光武騎神牛等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訂正了其中一些不合史實的情節。
其次,清遠道人還指出了《東漢演義》“不貫串”的缺點,擊中了《東漢演義》的要害。謝詔之書雖名為演義,實則形式上更象“筆記小說”,其間缺少連貫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其書題為“東漢十二帝通俗演義十卷一百四十六則”倒更名符其實,根據其零碎的特點, 稱“則”遠比稱“回”要恰當?!稏|漢演義評》的價值正在于改正了這一缺點,全書僅三十二回,卻概括了《東漢演義》一百四十六則的內容,把支離破碎的內容按時間組織在一起,使之更符合歷史演義小說的特點,孫楷第先生所謂的“通博”,大概也正指此而言。
《東漢演義評》作者雖然按史書實事而寫,但實際上沒有也不可能完全做到這一點,文學畢竟不同于歷史,有其獨立的藝術特點。象該書中增加的成帝之死的事,言成帝死于趙昭儀之手中,竟學《金瓶梅》中西門慶死于潘金蓮手中的描寫,也不符史實,純然小說家言。再如書中保留了劉秀過滹沱河神人指路一章,實則仍是作者指責的荒誕不經。而且從宣帝到桓帝二百年間的歷史,頭緒繁多, 《東漢演義評》實際上仍如《東漢演義》一樣,將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寫漢光武帝中興的故事,而其余朝代則一筆帶過,三言二語而已,可以說沒有脫離開《東漢演義》的框架,是在這個框架中作文章。
《東漢演義》雖然零碎,但語言比較精煉,文人氣息濃厚;《東漢演義評》雖然語言較通俗,但行文拖沓,沒有文采,有些地方的描寫刻畫也遠不如《東漢演義》詳贍、富有文學色彩,僅敘述故事而已。
上一篇:《東城老父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兩山墨談》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