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就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話說:“紅花還須綠葉扶。”用甲事物(賓)配襯乙事物(主),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襯,就顯得更清楚,更鮮明,更突出。
襯托可分為正襯與反襯。下面我們便來分別詳細講解。
(1)正襯。用類似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高的”襯托“更高的”,用“好的”襯托“更好的”。例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襯托出跟汪倫的友情更深。又如辛延年《羽林郎》:“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雙環發髻多么嫵媚,秀美異常人間絕無。一個發髻值五百萬,兩個發髻值千萬余。這里的“一鬟”句是用夸張的手法寫胡姬兩鬟上佩戴的首飾之昂貴,以此來襯托她的美麗。
(2)反襯。用相反或相異的事物襯托所描繪的事物,如用“矮的”襯托“高的”,用“壞的”襯托“好的”。例如李紳《憫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春天種下一粒粟的種子,秋天將會收獲萬顆糧食。四海之內的田地都種滿了莊稼,可是農夫仍免不了會餓死。詩中用反襯手法,全國的田都種上了,由于官府的苛捐雜稅,農民還餓死,這樣寫能更襯托出社會政治的黑暗、腐敗,農民的饑寒交迫。又如葛起耕《樓上》:“樓上何人吹玉簫?數聲和月伴春宵。斷腸喚起江南夢,愁絕寒梅酒半銷。”——小樓之上不知是何人正在吹簫?簫聲和明月伴我度此春夜良宵。忽然引起游子思念家鄉的江南夢,愁壞了寒梅酒意大半為之而消。這首小詩抒寫游子的羈旅鄉愁,但構思較新巧,以前兩句的樂景反襯愁思,頗有韻味。還如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奏凱而歸,立功的將士們回家時都穿上了錦衣,春意盎然的宮殿里到處是花枝招展的宮女(這一切都成陳跡),如今只有鷓鴣鳥在遺址上飛去飛回。此詩前三句寫越國當年興旺繁華的景象,末一句寫越宮舊址今天的荒涼與凄清。以盛襯衰,以抒發懷古之情。
上一篇:什么是層遞
下一篇:什么是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