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驚駭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因受到客觀強烈的刺激,引發出驚駭之聲或詫異之言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駭句。
[例釋]
例1: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例1項羽夜聞四面楚歌,不禁發出“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的驚駭之聲,充分表現了項羽當時的思想情感。
例2:診室內,娟子對醫生說她不想要這個孩子了。醫生的第一反應就是驚訝。
“不要了?為什么?你的孩子很好,發育正常,各方面指標都正常。”(王海鸰《中國式離婚》)
例2娟子懷孕已七個月了,胎兒一切正常,又是頭胎,卻執意做引產,不要孩子了。此話剛說出口,深知利害關系的醫生立即就發問,這連連的問話表達出醫生莫大的驚訝。
例3:宋建平開車……林小楓一手握住當當的手腕為他壓迫止血,一邊聲嘶力竭地喊:“快!快啊!你這個笨蛋,快啊!”(王海鸰《中國式離婚》)
例3當當自殘后,驚慌又著急的林小楓發出的言語,真實地反映了當媽的對兒子的全部情感和她當時的驚恐情緒。
[辨析]驚駭與憤語。見“憤語”條。
上一篇:什么是兼言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精算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