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西漢劉歆撰。共7卷。劉歆(約前53~23)字子駿,后改名秀,字穎叔,劉向之子。成帝時以通《詩》、《書》,能屬文,召為黃門郎,曾參與劉向校理秘書之事,劉向死后復領校《五經》,卒父前業。自稱發現《周禮》、《左傳》、《毛詩》、《古文尚書》等古文經,建議立于學官。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劉子駿集》。西漢成帝時,詔令謁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圖書征集來以后,詔令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校定完一書,都由劉向寫成簡明的內容提要,呈給漢成帝。當時曾將這些提要另寫一份匯編成冊,即成為《別錄》一書,是中國古代的第一部題解式書目。到漢袁帝時,劉向死后,劉歆又受命繼續校理群書,在《別錄》的基礎上進一步整理,刪繁就簡,并加以分類,編成《七略》一書。全書分為7類,即7略。七略即集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和方技略。每一略下又分為若干種,即小類,共計38種。每種之下著錄書名、篇數、作者和記要,每種和每略之后又有概括的說明。其中集略為后列六略的總序及總目,所以實際上只分為6類。中國古代書目分類主要有六分法和經史子集四分法,六分法即由《七略》開創而來?!秳e錄》和《七略》到唐以前佚失,但東漢班固都依據《別錄》和《七略》編寫成《漢書·藝文志》,是中國古代現存的第一部著錄式書目,也是第一部史志書目。班固《漢書·藝文志序》說: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于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于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秦之。會向卒,袁帝復使向子侍中奉東都尉歆卒父業。歆于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镀呗浴饭灿嬛泩D書603家,13219卷。《漢書·藝文志》有所增減,共為596家,12260卷。《別錄》和《七略》的內容賴以保存下來。嚴可均有《七略》輯本,收入《全西漢文》。
上一篇:《一家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不許犯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