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屈原
亦題《五花絲粽》。南朝梁志怪小說。吳均撰。載《續齊諧記》。《歲時廣記》卷二十一、《太平御覽》卷八五一、《藝文類聚》卷四、《事類賦注》卷四皆錄載(文各有異)。吳曾祺《舊小說》、李格非等《文言小說》、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皆選錄。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戰國楚人,仕懷王為左徒、三閭大夫,頃襄王時遭讒被放逐,后投汨羅江而死。本篇寫他投水后成神等事。敘述:屈原于五月五日跳汨羅江,楚人哀念他,每年到這一天,便用竹筒裝上米,投入水中以祭祀屈原。東漢建武年間,長沙區(ōu)曲白天忽見一讀書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區曲說:“聽說你正在祭祀我,太好了。但平時所贈給我的,常為蛟龍所偷食。現在若有什么東西要送給我,可用楝葉塞到上面,再用五色絲繩纏上。這兩樣東西,蛟龍最害怕。”區曲就照他的話做了。現在群眾五月五日作粽子,并帶楝葉及五色絲繩的風俗,都是汨羅江留下來的。故事表達了人們對其所敬仰的歷史人物——屈原的懷念之情,說明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來由。作品的文字簡約清麗,結構緊湊,故事動人,情節曲折。屈原神化士人遇區曲,寫得委婉而入情入理。屈原自沉汨羅的傳說,歷史文獻早有記載,漢初賈誼的《吊屈原賦》寫道:“仄聞屈原兮,自沉汨羅。”稍后,莊忌的《哀時命》、東方朔的《士諫》都提及此事。至于屈原投汩羅江是在五月五日,宗懔的《荊夢歲時記》及《襄陽風俗記》(《太平寰宇記》卷一四五《襄州風俗》引文等亦皆記有。 至于五月五日紀念屈原的形式,不僅有本篇的五花絲粽,另外,他書尚記有“競渡”(見《抱樸子》佚文、《襄陽風俗記》和《荊楚歲時記》注)戲等。屈原投江”事對后世影響較大。元人睢京臣、吳弘道皆有《屈原投江》雜劇(見《錄鬼簿》),明徐應乾有《汩羅記》傳奇(戲文),惜皆佚;清尤侗有《讀離騷》雜劇,周樂清有《屈大夫魂返汨羅江》雜劇,張堅有《懷沙記》傳奇等,皆存。
上一篇:《秦漢·劉向·寸有所長》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山都》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