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紅色中的和諧》
作者馬蒂斯。這幅作品與畫家1897年畫的餐桌相比,無疑又把空間的探索向前推進了幾步,將兩幅作品作比較,便發現在《紅色中的和諧》中創造了一個新境界,更奇特也更神秘。畫面中只用了一塊沒加調合的紅色塊,限定了房間內部的空間,這紅色以占絕對優勢的比例控制了整個畫面,而藤蔓花紋均勻地分布在墻面和桌面上,增強了紅色塊對于畫面的依附,窗外抽象的樹與植物,映襯著綠地藍天,限定了戶外的景色。窗外最上方那座紅色建筑物,重復了房間的色彩,在某種程度上,它建立起這幅風景畫的深度幻覺。馬蒂斯果敢地拋棄了正規的透視,但還是加了幾筆透視的點綴,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擺的東西和桌上藤蔓花紋環繞著桌子邊緣的方式。從本質上看,通過色彩與線條的運用,通過二維的視覺思維創造了清新的、可觸知的繪畫空間世界。在用紅色塊為主濃烈基調把人與物封閉在畫面前面,使人與物產生與環境和諧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而畫幅中的空間,乃是色相的對比和并置,以及著黑衣的女人及棕紅色的椅子、亮色的玻璃器皿及果品的輪廓造型所造成的。而色彩的明度和純度在不同光線中變化著,時時引起了視覺的騷動,這種騷動使整個畫面表象的靜態轉換成熱烈的激情。這種單純的、統一的色彩原理大大推進了繪畫的視覺思維,作品中大膽無顧忌的紅色、幽靈般的人與物。起點睛作用的窗外景物,都強化了馬蒂斯的藝術思想,由于馬蒂斯對立體主義的研究,更得以使他把繪畫組織結構簡化成正面化的平面的圖式。這幅作品標志著馬蒂斯立體主義形式的開始,在這種形式中物體是扁平的、正面化了的,但沒有達到破碎、運動和畫面傾斜的程度。實際上,這對馬蒂斯來說,只是為他自己的藝術信息所進行的一次練習,以確立自己根本的信念。
《紅色中的和諧》平面的構成及線造型使得環境更為明確,使作品從中獲得了強烈的個人風格,一點也沒有移動的視圖和傾斜透視法,正面化、幾何形色塊和占優勢的統一平面說明: 馬蒂斯靠近非客觀繪畫和抽象主義繪畫。只是,它仍有物體的意識和充滿生氣的空間意趣,人物在這種空間里,既能走動又可以自由呼吸,這是觀者可以感受到的?!都t色中的和諧》 以懷舊和沉思。默想的情調,藝術地表露了作品的實質。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圣維克多山》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紅色中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