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憲時年十四,被召為《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愛其神采。國子博士周弘正謂憲父君正曰:“賢子今茲欲策試不?”君正曰:“未敢令試。”居數日,君正遣門客岑文豪與憲候弘正。會弘正將升講坐,弟子畢集,乃延憲入室,授以麈尾,令憲豎義。時謝岐、何妥在坐,弘正謂曰:“二賢雖窮奧賾,得無憚此后生邪?”何、謝乃遞起義端,深極理致,憲與往復數番,酬對閑敏。弘正謂妥曰:“恣卿所問,勿以童幼期之。”時觀者重沓,憲神色自若,辯論有余,弘正亦起數難,終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還咨袁吳郡,此郎已堪見代博士矣。”時生徒對策,多行賄賂,文豪請具束修。君正曰:“我豈能用錢為兒買第邪?”學司銜之。及憲試,爭起劇難,憲隨問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顧憲曰:“袁君正其有后矣。”及君正將之吳郡,溉祖道于征虜亭,謂君正曰:“昨策生,蕭敏孫、徐孝克非不解義,至于風神器局,去賢子遠矣。” ○《南史·袁湛傳》
[述要] 梁武帝大同八年,十四歲的袁憲應召為攻讀《孔子正言章句》的學生。國子祭酒到溉很賞識他的神采風度。國子學博士周弘正問袁憲之父袁君正:“您的兒子今天想應試一下嗎?”袁父表示“不敢”。幾天后,袁父派門客岑文豪帶著袁憲等候周。正好周要登臺講學,學生們都又聚集,于是把袁憲請進屋,授給他麈尾,讓他立論答辯。周又對在座的何妥、謝岐說:“你們二位雖能深究奧義,莫非也怕這年輕人嗎?”于是兩人爭著發起詰難,尋求深義,袁憲與他們輪番辯駁,應對敏捷。周見此情形,對何說:“你可盡力而辯,不必因為他是孩子而有所讓步。”當時圍觀者濟濟一堂,袁則從容不迫,應付起來尚有余力。周尋機也插入幾次辯難,但都不能難倒袁憲。周讓岑轉告袁父,“這孩子已夠上博士水平了”。那時學生答試,盛行給考官送禮,岑也請袁父準備禮品,袁父不以為然,說:“我怎能靠錢來為兒子買得學位官品呢!”主考官很有些不滿。在考問袁憲時,他們趁機群起詰難,袁憲則對答如流,剖析入理。到溉看著他,感嘆道:“袁君正真是有了個好兒子!”第二天,袁父要回吳郡去,到溉在征虜亭與他餞別時說:“昨天應試的學生中,蕭敏孫、徐孝克也精通義理,但在風度神采上,就與您兒子相差很遠了。”
[事主檔案] 到溉(477—548) 南朝梁詩人。字茂灌。彭城武原(今江蘇邳州西北)人。初為王國左常侍,歷御史中丞、都官尚書、左民尚書、吏部尚書,后為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因疾失明,以金紫光祿大夫就第養疾。原有集,已佚。
上一篇:《酒有千日醉 劉杳 任昉》
下一篇:《醉寫《清平調》 李隆基 楊玉環 李龜年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