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統(tǒng)的書面語言。“文言”一詞,原是《易傳》中的篇名,是解釋乾坤二卦的文字,屬《十翼》之一。孔穎達疏:“文謂文飾,以乾坤德大,故特文飾以為文言。”文飾之言就是有文采的語言,后即以“文言”指書面使用的特殊語言。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最初基本上是一致的,如《詩經(jīng)》、《尚書》、《論語》、《孟子》等先秦文獻,就多是當時口頭語言的書面記載。書面記載的口頭語言不可能與日常生活中人們講的口語完全一致,古今皆然。事實上,書面語言比口語更精練簡潔,詞藻更豐富,更富有文采,表現(xiàn)力更強,于是在秦漢口語的基礎(chǔ)上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書面語言,并逐漸與口語脫節(jié),這就是所謂“文言”。唐宋以后,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完全成為兩套表達系統(tǒng),人們說的是白話,寫的卻是文言,詞匯和語法都各有一套,須經(jīng)過專門訓(xùn)練,才能掌握運用典雅的文言。故在古代,文言是一個人身份和教養(yǎng)的標志,正如在古代歐洲,一個人的拉丁文水平就是他的身份標志一樣。直到近代,傳統(tǒng)文人還以白話為“引車賣漿者之流”所操的語言,而堅持在書面使用文言。文言是漢代以后官方文獻和正統(tǒng)文學(xué)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留下了大量的藝術(shù)杰作,自有其神采和魅力,如果將其譯成白話,就等于葡萄酒走了氣,淡乎寡味。五四運動后,白話取代文言而成為標準語言,但一些學(xué)者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等)、錢鐘書(《談藝錄》、《管錐編》)等,卻還照舊用文言寫學(xué)術(shù)論著。
上一篇:什么是《附:語言學(xué)》
下一篇:什么是《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