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在王允坐,聞(董)卓死,有嘆惜之音。允責(zé)邕曰:“卓,國之大賊,殺主殘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君為王臣,世受漢恩,國主危難,曾不倒戈,卓受天誅,而更嗟痛乎?”便使收付廷尉。邕謝允曰:“雖以不忠,猶識(shí)大義,古今安危,耳所厭聞,口所常玩,豈當(dāng)背國而向卓也!狂瞽之詞,謬出患入,愿黥首為刑,以繼漢史。”公卿惜邕才,咸共諫允。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zhí)筆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謗議。”遂殺邕。 ○《三國志·魏書·董卓傳》注引謝承《后漢書》 事亦見《后漢書·蔡邕傳》。
[述要] 漢末大儒蔡邕曾受到董卓的禮遇。王允設(shè)計(jì)誅殺董卓,消息傳來時(shí)蔡正在王處作客,聽到后為之嘆惜。王痛斥他道:“董卓是國賊,殺害皇帝、殘害群臣,天地不容,人神同嫉。你是臣子,世代受到大漢的恩德,君王有危難,你不反戈一擊,現(xiàn)在董卓受上天誅罰,你反而要為他悲痛嗎?”立刻命令廷尉把蔡逮捕下獄。蔡謝罪說:“我雖不忠,但古今安危的大道理,耳熟能詳,口中常說,豈肯背叛國家而同情董卓!情愿受刑,留命續(xù)成漢史。”大臣們愛蔡之才,都來諫王,王說:“以前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下謗書,流傳后世。如今國運(yùn)中衰,兵荒馬亂,不能讓奸臣在幼主左右執(zhí)筆,使我們這些人將來一起受到誹謗。”于是將蔡殺了。
上一篇:《懷印步歸 朱買臣》
下一篇:《惡語當(dāng)受罰 梁辰魚 屠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