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金陵續詩徵
地方詩總集。六卷。清朱紹亭、陳作霖、秦際唐、周嘉樸編纂。朱紹亭,生平不詳。陳作霖字雨生,一字伯雨,號可園,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秦際唐(1837—1908)字伯虞,號南岡,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周嘉樸(?—1899)字柳潭,上元人。朱緒曾所編《國朝金陵詩徵》錄詩僅至道光間。而道光以后至光緒間,金陵歷經太平天國戰爭、帝國主義勢力入侵,天災人禍頻仍。“金陵士大夫于死亡播遷之由、政教風俗升降之故、桑土牖戶綢繆之計,實身歷而心危之。懲前毖后,紆軫郁結,既不獲見之施行,乃一發于詩。其上者為家父、凡伯之倫;其窮而在下者,亦多憂生念亂之感”(孫鏘鳴序)。這些作品皆為朱編所未及。此編即收錄清咸豐初至清光緒間作品。共錄作者一百二十人,起自朱紹曾,終于童淼。“三朝詩人,什得八九”。只是未載閨秀、方外與流寓。全書錄詩一千九百馀首。“是書所載,專錄有關金陵人物掌故及憂時感事之作。杜陵詩史,睠懷諸將;放翁家祭,引領王師。草茅歌哭,天下大局所系也。若夫流連光景、模范山水,稍從略焉”。如朱緒曾《東園雜詠》二十五首寫金陵古跡,金和《圍城紀事》、《守陴》、《盟夷》、《壬寅九月書感》寫英國侵略軍犯城,《軍前新樂府》四首寫清軍之腐敗。至于描寫戰亂兵燹、民生困悴之作品則比比皆是。入錄作者多附小傳。編者云:“是書小傳皆采郡縣志書及銘表行狀,未敢虛美。有道之碑,允無慚色。極元之集,兼及著作。后之考者,有所本焉。”其編次則以“年輩科分為斷”。此書之編成多得力于高德泰之搜羅。編者云:“咸、同作者高子安(德泰)中翰苦心搜羅,積成卷帙,茲之所刊,半皆手錄。”(上引皆見《凡例》)書成于光緒二十年(1894)秋,朱氏等請其師孫鏘鳴作序,于同年冬刊刻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國朝蜀詩略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國朝閨秀正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