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排行十二。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先代于隋末流徙西域,白生于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唐中宗神龍(705—707)初,隨父潛回廣漢,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清廉鄉。一說白生于蜀中。少年時博覽經史百家,喜觀奇書,好擊劍任俠。玄宗開元十二年(724),白抱“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之大志,出蜀漫游,曾至江漢、洞庭、金陵、揚州等地。娶故相許圉師孫女為妻,遂留湖北安陸多年。開元十八年夏,西入長安求仕,從張垍、崔宗之等游,并出入玉真公主別館。賀知章見其《蜀道難》詩,譽為“謫仙人”,后人因稱“李謫仙”。開元二十四年后,白移居山東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惟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時號“竹溪六逸”。天寶元年(742),由玉真公主推薦,應詔入京,供奉翰林,人稱“李翰林”。天寶三載春,因權貴讒毀,被玄宗“賜金放還”。出京后,與杜甫、高適相會于梁、宋,同登吹臺,慷慨懷古。后即漫游東魯、吳越,天寶十一載,北上塞垣,游幽薊,浪跡各地,以詩酒自適。安史亂時,白隱居廬山,永王璘東巡,召至幕府。肅宗至德二載(757),永王兵敗,白系潯陽獄,坐從逆罪長流夜郎。乾元二年(759),于白帝城遇赦,東還江夏,重游洞庭、皖南等地。代宗寶應元年(762),往依族叔當涂令李陽冰,不久病卒,享年六十二。白與杜甫在盛唐詩壇上雙峰并峙,世稱“李、杜”,韓愈贊之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杜甫稱其詩:“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春日憶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殷璠《河岳英靈集》評曰:“其為文章,率皆縱逸。至如《蜀道難》等篇,可謂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李白詩想象奇特,清麗自然,俊逸高暢,長于歌行,樂府、絕句尤為杰出,胡震亨云:“太白于樂府最深,占題無一弗擬,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離,離而實合,曲盡擬古之妙。”(《唐音癸簽》)其絕句“氣體高妙”,乃為神品,李攀龍《唐詩選序》贊之為“唐三百年一人”。李白生前曾囑魏萬、李陽冰編集其詩文(見魏萬《李翰林集序》、李陽冰《草堂集序》),今已不存。《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藝文志》四均著錄《草堂集》二十卷,今傳之《李太白集》三十卷,乃北宋宋敏求裒集諸書編成。《全唐詩》存詩二十五卷,《全唐詩外編》和《全唐詩續拾》補詩三十六首,斷句十。生平見《舊唐書》卷一九○、《新唐書》卷二○二本傳,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唐才子傳校箋》卷二。有年譜多種,宋薛仲邕《翰林李太白年譜》、清王琦《李太白年譜》較為著名。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攀龍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