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嘗與劉貢父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貢父問“三白”,答曰:“一撮鹽,一楪生蘿卜,一碗飯,乃三白也。”貢父大笑。久之,以簡招坡過其家吃皛飯。坡不省憶嘗對貢父三白之說也。謂人云,貢父讀書多,必有出處。比至赴食,見案上所設惟鹽、蘿卜、飯而已,乃始悟貢父以三白相戲笑。投匕筯食之幾盡。將上馬,云:“明日可見過,當具毳飯奉侍。”貢父雖恐其為戲,但不知毳飯所設何物,如期而往。談論過食時,貢父饑甚索食,坡云:“少待。”如此者再三,坡答如初。貢父曰:“饑不可忍矣。”坡徐曰:“鹽也毛,蘿卜也毛,飯也毛,非毳而何?”貢父捧腹曰:“固知君必報東門之役,然慮不及此也。”坡乃命進食,抵暮而去。世俗呼“無”為“模”,又語訛“模”為“毛”,嘗同音,故坡以此報之。宜乎貢父思慮不到也。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六
[述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有一次對劉攽(字貢父)說:“我與弟弟準備制科考試時,曾每天吃三白飯,味道很美,簡直不相信世間還有什么山珍海味。”劉問何謂“三白”。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乃三白也。”劉大笑。過了許久,劉請蘇吃皛飯。蘇不解“皛飯”為何物,但以為劉博學,必有出典。飯時,見桌上只有鹽、蘿卜、飯,方悟“三白”之戲語。飯畢,蘇請劉明日吃“毳飯”。劉如期而往,過時而不見飯,再三催促,東坡只以“少待”相答。劉饑不可忍,蘇才說:“鹽也毛,蘿卜也毛,飯也毛,不是毳是什么?”劉捧腹大笑,說:“我想你是要報復的,但想不到會用這種方法。”原來世俗讀“無”為“模”,而“模”又與“毛”同音,故東坡開了這樣一個玩笑。最后兩人吃了一頓,直到晚上才散去。
[按語] 事亦見宋曾慥《高齋漫錄》,劉攽作錢勰。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六七引《魏王語錄》文彥博說,乃四川進士郭震、任介事。
上一篇:《叔翻為孫 李紳》
下一篇:《吾不如 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