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藥園先生,名澎,杭之仁和人也。……詩賦古文辭自少年未達時,即名播江左。其后仲弟景鴻、季弟瀠,皆以詩名,世目之曰“三丁”。……與宋觀察荔裳、施大參愚山、嚴黃門灝亭,稱“燕臺七子”。……初至靖安,卜筑東岡,躬自飯牛,與牧豎同臥起。然暇輒為詩,詩益溫厚,無遷謫態(tài)。國子藩公聞其名,欲枉見藥園,遲不往。一日,乘牛車入城,藥園車上執(zhí)周易,驟遇藩公節(jié),低頭讀易不及避。藩公歸,語陸子淵曰:“吾今日得遇藥園先生矣!”子淵問故。公曰:“此間安有車上讀書傲然不顧若此人者乎,必藥園無疑也。” ○清·張潮《虞初新志》卷四
[述要] 丁澎(號藥園)的詩賦古文辭,在少年時候就名播江南,后來他的弟弟丁景鴻和丁瀠,都以善詩聞名,世人稱之為“三丁”。丁澎到京城為官后,和宋琬(號荔裳)、施閏章(號愚山)等齊名,被稱為“燕臺七子”。丁澎曾被貶官,起初到靖安,在東崗居住,他親自喂牛,和牧牛人一起生活。有空閑就寫詩,詩更加溫厚,沒有被遷謫的怨語。有一位藩公,聽到丁澎的名聲,一直想見他,但遲遲未成。一天,丁澎乘牛車進城,他在車上手執(zhí)《周易》閱讀。突然遇到藩公,他因低頭讀書而來不及回避。藩公回去,向陸子淵說:“我今天遇到丁澎先生了。”陸問起事情的由來。藩公說:“在這里還有誰像他那樣在牛車上讀書而傲然不看別人的,這人必然是丁澎無疑的了!”
[事主檔案] 丁澎(1622—1686?) 清詩文家。字飛濤,號藥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回族。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官刑部主事,調禮部郎中。主河南鄉(xiāng)試,以罪廢,謫遼東靖安五年。康熙四年(1665)放歸。與弟景鴻、瀠稱“三丁”,為“西泠十子”之一。詩學晚唐。著有《扶荔堂集》。
上一篇:《心平氣和 王守仁》
下一篇:《必造峴山 羊祜 鄒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