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間,大臣有不能為詩者,因建言詩為元祐學術,不可行。……何丞相伯通適領修敕令,因為科云:“諸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是歲冬初雪,太上皇意喜,吳門下居厚首作詩三篇以獻,謂之口號,上和賜之,自是圣作時出,訖不能禁,詩遂盛行于宣和之末。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述要] 政和年間,大臣中有人不會寫詩,便誣詩為元祐“奸黨”們的學問,不可流行。丞相何執中(字伯通)起草詔令宣布:“諸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這年冬天初雪后,宋徽宗趙佶(尊號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非常高興,門下侍郎吳居厚作詩三首獻給徽宗,徽宗作了和詩并將和詩賜給他。從這以后,徽宗不斷寫詩,詩終于不能禁止,于是詩在宣和末年盛行起來。
[事主檔案] 吳居厚(1038—1114) 宋洪州(治今江西南昌)人。字敦老。嘉祐進士。熙寧、元豐間,歷武安節度推官、提舉河北西路常平、京東轉運副使,擢京東都轉運使。他奉行新法,累受神宗褒獎。元祐初,御史劾其苛刻聚斂,責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哲宗親政,起為江淮荊浙發運使,召拜戶部侍郎,進尚書,知開封府。徽宗朝累官尚書右丞、中書門下侍郎、知樞密院事。著作不傳。
上一篇:《偶有作必佳 劉統勛》
下一篇:《共論驢故事 呂起猷 陳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