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歸,至常州報恩寺,僧堂新成,以板為壁,坡暇日題寫幾遍。后黨禍作,凡坡之遺墨,所在搜毀。寺僧亟以厚紙糊壁,涂之以漆,字賴以全。至紹興中,詔求蘇黃墨跡。時僧死久矣,一老頭陀知之,以告郡守,除去漆紙,字畫宛然。臨本以進(jìn),高宗大喜,老頭陀得祠曹牒為僧。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乙編》卷三
[述要] 元符三年,蘇軾(號東坡)遇赦從海南歸朝。到常州,適逢報恩寺僧堂落成,蘇在板壁上幾乎題遍了字。后來,蔡京專權(quán),蘇被污為奸黨,凡蘇的遺墨一律搜毀。寺僧趕緊用厚紙把寺壁糊上,外面涂上漆,蘇字才得以保全。南宋紹興年間,朝廷征詔蘇、黃(庭堅)墨跡。寺僧早已死了,一老頭陀知道此事,報告知州,除去漆紙,字畫宛然如舊。臨摹后進(jìn)呈皇帝,高宗趙構(gòu)大喜。老頭陀也因此得到祠部度牒落發(fā)為僧。
上一篇:《如此詩情 吳擴(kuò)》
下一篇:《安用照二百里 呂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