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馬拉美
法國象征主義詩人和理論家。1842年生于巴黎。家境貧寒,曾在政府機關當臨時雇員。后去英國學習英語,回國后長期任中學英語教師。1866年,在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帕爾那斯派的刊物 《當代帕爾那斯》上發(fā)表著名的 《窗子》、《蔚藍的天》、《海風》等10首詩。1871年發(fā)表悲劇 《埃羅提亞德》的片斷。這部劇本從1864年開始寫作,始終沒有完成,最后用抒情詩的形式發(fā)表了幾個片斷。1876年發(fā)表 《牧神的午后》,詩中描寫一田野神明在夏天的一個下午從睡夢中醒來,想著那些剛剛看見的美麗女神,他記不清是真正看見了,還是夢中的幻象,想著想著又昏昏入睡。1877年馬拉美發(fā)表十四行詩 《愛論·坡之墓》。美國詩人愛倫·坡是他最為推崇的外國詩人。他曾翻譯過愛倫·坡的名詩 《烏鴉》。馬拉美的作品集有《詩與散文》和詩集 《徜徉集》。他的絕筆之作是 《骰子一擲絕不會破壞偶然性》這首詩。這首相當晦澀難解的詩篇是他構思了一輩子而最終也沒能寫出的“唯一的作品”的一個片斷。馬拉美是繼魏爾倫之后將象征主義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方法加以系統(tǒng)化的詩人。他認為社會的不停發(fā)展,使詩人感到精神太不安定,只好在創(chuàng)作中追求個性和靈感。詩人的任務便是捉取對象,也就是那個“永恒”世界在他心靈上所引起的夢幻、暗示和神秘性,并通過它們構成象征,用這些象征來點點滴滴地暗示對象,展露心靈狀態(tài)。“真正”的詩,只能是象征地再現(xiàn)對象,以放出心靈的閃光,這里便有創(chuàng)造、亦即個性、心靈的表現(xiàn)了。同時,詩還應使帕爾那斯派的嚴整和音樂的流動感相互補充,以增加聽覺主題。因此,詩不僅是完全個人的,而且還應該永遠是個謎,它的樂趣正在于猜測探索之中,倘若讀者對這種詩覺得晦澀難懂,那只是因為他的修養(yǎng)不夠,理解不透罷了。至于自然主義,因為不能表現(xiàn)心靈,所以只好算是制作,說不上什么創(chuàng)造。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在于以主觀的類比、純粹的個人感受,以及奇特的用語、古怪的句法和部分的省略等,力求使詩音樂化。當時每星期二的下午都有不少青年詩人到馬拉美所在的巴黎的住所聚會,聽他發(fā)表對詩歌藝術別出心裁的見解。通過這個有名的“星期二茶話會”,馬拉美關于象征主義的詩歌理論影響了很多青年詩人。馬拉美寫詩非常艱苦,他力求在平凡的事物中挖掘不平凡的一面。他的詩都是比較嚴謹?shù)母衤稍姟K乃囆g特色,以及他對法國現(xiàn)代詩的深遠影響,不在于詩體的解放,而在于譴詞用字別出心裁,將表面上毫不相關的形象配合在一起,令人出乎意料,初看似乎晦澀難懂,但一經(jīng)仔細吟誦,便能發(fā)現(xiàn)深邃的意境。
上一篇:西方文學·波德萊爾
下一篇:西方文學·凱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