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取影
古代詩學概念。語見王夫之《詩繹》:“唐人《少年行》云:‘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獵長楊。樓頭少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想知少婦遙望之情,以自矜得意,此善于取影者也。”“影”,憑空設象,幻無為有,以區別于據實敘錄。所謂“取影”,指詩人賦予詩中人物以豐富的想象力,去揣摹別的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懷思他們的音容笑貌。《詩繹》引唐詩《少年行》,王夫之認為,詩里寫到少婦“遙望之情”,其實是存在于那位少年想象中的一種情境,所以稱此詩“善于取影”。根據同樣的理解,王夫之認為《詩經·出車》最后一章的內容,并非如歷來的注釋所云,寫“婦方采蘩而見歸師”,而是寫“征人歸矣,度其婦方采蘩”,“遙想”她們欣喜歡樂的情形,這是“取影”。“赫赫南仲”句,則是征人想象婦人異常自豪地夸獎他們像“南仲”(周朝一位大將)那樣勇敢威武,這是“影中取影”。王夫之對這二首作品的解釋顯得獨特新異,是因為他將一般人所理解的敘實內容,改變為是詩人想象世界中(通過詩中人物表現出來)的一些幻象。他認為從“取影”的角度讀這二首詩,更能體味到詩人“曲盡人情之極至”的妙處,涵蘊也更加豐富。他的解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詩人原來藝術構思的實際,這一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充分肯定了詩人“取影”即藝術想象是取得創作成功的一把鑰匙。我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藝術想象論較為豐富,陸機《文賦》:“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劉勰高度肯定“神思”(《文心雕龍·神思》)。以后歷代文學批評家對想象論不斷補充和發展,給予文學創作以積極的指導。王夫之“取影”說在吸取前人思想成果基礎上又賦予想象論以一定的新意,不僅把藝術想象當作詩人的思維形式,還把它看作是一種藝術手法和技巧,擴大了想象論的適用范圍,這是“取影”說一個鮮明的特點。
上一篇:詩詞研究·反諷說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古風五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