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旻》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小雅》篇名。《毛詩序》說:“《小旻》,大夫刺幽王也。”東漢鄭玄《毛詩傳箋》:“亦當為刺厲王。”宋朱熹《詩集傳》:“大夫以王惑于邪謀不能斷以從善,而作此詩。”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大夫刺幽王,謀夫孔多,莫決國是之詞。”這首詩是周王朝的官吏所作,旨在揭露王朝掌權者在決策謀劃中的種種錯誤,表現了詩人痛感國事日非,臨深履薄唯恐遭禍的心情。篇名為何加一“小”字,有說因篇幅較短,有說因“旻天”涉及范圍太廣,所以去“天”加“小”,向熹《詩經詞典》:“因《大雅》有《召旻》,而此篇又列在言國家興亡大事的《十月之交》《雨無正》之后,故稱為《小旻》。”全篇一氣呵成,詞意完足。題旨鮮明,比喻精切。末章以暴虎、馮河、臨淵為喻,形象鮮明,說理深切,含蓄而生動地暗示當時時局的危險,反映出作者的無比憂懼。由于此詩寓義深刻,語句雋永,對后世影響很大。如,成語“作舍道邊,三年不成”,源出本詩第四章“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之句;“暴虎馮河”是第六章“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的壓縮;“臨深履薄”則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壓縮。
上一篇:《封丘縣》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小明》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