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蒙德里安
荷蘭畫家。他是風格派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也是抽象藝術的創始人之一。他曾在阿姆斯特丹學習過,最初的風景畫繼承的是荷蘭17世紀的傳統; 大約在1908年,他受到圖魯普的影響,開始創作一種與象征主義手法有聯系的繪畫。《紅樹》 (1909—1910年作) 被公認為表現主義繪畫的杰作之一。從這時起,幾個特定的主題便統馭了他的作品:樹、靜物、海岸和海景及建筑的正面。同時這些作品已經呈現了他那特有的垂直——水平構圖的先兆,他如此約束、限定圖畫的空間,強調線條的結構。這種風格在他1911—1914年逗留巴黎時得到了強化,因為他在巴黎時被立體主義所吸引,他后來的一些以上述主題所作的畫和建筑正面的素描,即明顯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然而他很快意識到“立體主義沒有接納它自身展現的邏輯后果; 它并未朝向表現純粹造型的目標前進”。離開巴黎返回荷蘭后,他已經揚棄了立體主義。1913年以后的數件《防波堤與海》中,蒙德里安將自然形體精簡成一種類似幾何形的構圖結構,這些作品已臨界全然抽象的邊緣。1916至1917年,蒙德里安和列克、杜斯堡確立了風格派的原則。以正方形、正方體和長方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用以象征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蒙德里安詮釋繪畫本質時具有的神秘和象征要素,及風格派超凡的色彩象征主義,均可追溯到他早年對通神論的興趣 (1919年他成為通神論社團的成員) ,并受到肖恩馬克斯著作的影響,尤以《世界新形象》一書為甚。肖恩馬克斯渴求借畫面來呈現世界新形象的期望,促使信服于“形式的特異性會隱匿了本體”的蒙德里安選擇了風格派的單純要素,以展示一個“一覽無余的本體”。他20年代早期的作品中,線條和四方形的數目減少了,灰色也被摒棄在畫面之外,原色已減至一或二種,所占面積也比以前小,到1925年的 《黃與藍的構成》一作時,他以獨特的個人風格,幾乎一直持續到他去世為止。唯有在自我放逐期間創作的最后期作品中,充分反映了他身處現代美國的經驗,畫出爵士樂的節奏,和使他無法平靜的熙熙攘攘的都市生活,如有名的《百老匯爵士樂》。蒙德里安通過垂直和水平線條結構的動勢平衡,以及基本的色相,最終完成了他表現萬象的理想。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形而上繪畫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