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音樂·《戰爭安魂曲》
布里頓作于1962年。該曲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的考文鍾圣邁克爾大教堂的祭禮而寫,是一部由合唱、重聲合唱、獨唱、室內樂隊和管弦樂隊綜合表演組成的大型作品。該曲不同于一般的用于禮拜儀式的安魂曲,它除了采用傳統的拉丁文禱文以外,還采用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殺害的英國詩人威爾弗雷德·歐文的九首詛咒戰爭的詩。這九首富有現實主義意味的詩句,與宗教禱文形成強烈的對比。它們分別由男中音和男高音擔任獨唱,象是對安魂儀式諷刺性的解說。在音樂上,作曲家廣泛使用了各種手法,并吸取傳統安魂曲中的音樂素材; 同時,還采用了20世紀的新技法,諸如不規則的節奏、節拍,不協和的音程、對位以及多調性等等。該曲無論在歌詞還是在音樂上都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作者通過這種混雜的手法賦予這種宗教音樂形式以深刻的現實內容。樂句卷首作者的題詞是對這部作品最好的說明: 我的詩題是戰爭,及對戰爭的憐憫。這是憐憫的悲嘆,以喚起世人的戒心。
上一篇:西方文學·音樂·《彼得·格萊姆斯》
下一篇:西方文學·音樂·《無主的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