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
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說。一百回。作者李汝珍(約1763—約1830),字松石,號松石道人,人稱北平子,直隸大興(今北京市大興縣)人。成書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左右。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蘇州原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道光元年(1821)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道光八年(1828)廣州芥子園刊本,藏國家圖書館;清道光十二年(1832)芥子園藏板重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刊巾箱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清光緒十四年(1888)上海點石齋石印本,藏國家圖書館。1985年中國書店影印上海點石齋石印本,1989年岳麓書社排印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叢書”排印蘇州原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芥子園藏板重刊本。
蓬萊山有薄命巖,巖上有個紅顏洞,洞中有位百花仙子,總司天下名花。這天正值西王母圣誕,百花仙子攜“百花釀”前往昆侖山赴蟠桃盛會為王母祝壽。會上,百鳥仙和百獸仙各呈歌舞祝賀助興,熱鬧非凡。嫦娥提議求百花仙子下令使百花一齊開放,一睹異彩繽紛的勝景。百花仙子再三推辭,說因無上帝旨意,不敢違反時令節氣花序,而招惹嫦娥不滿。百花仙子信誓旦旦:若違反時序,任百花齊放,愿墮落紅塵。
數百年后,心月狐下界投胎武家為女,即為武則天,篡了唐朝政權,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一年殘冬,則天皇帝飲酒賞雪,忽發奇想,趁醉下詔,令上林苑百花次日一齊開放。御旨傳到時,百花仙子恰在麻姑洞府弈棋,不在紅顏洞中。眾花仙被凡間帝王急急催迫,又無法請示百花仙子,只得自己承旨如期百花齊放。結果此事驚動了上帝,怪罪下來,把百花仙子和其余九十九位花仙一并貶謫入凡塵。百花仙子降生在嶺南河源縣秀才唐敖家為女兒,取名小山。其余花仙有的降生在國內各地,有的投胎到海外各國。
小山天姿綽約,美貌端莊,且習文好武,識見過人。她十二歲時,唐敖進京赴試,中了探花,卻被人參劾一本,說他當年曾與討伐武則天的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結拜過異姓弟兄,遂被降為秀才。于是,唐敖心灰意懶,看破紅塵。歸家時路過夢神觀,得到仙人托夢指點,要他去搜尋飄泊海外的十二種名花,就邀約經商海外的妻舅林之洋結伴到各國漫游。
清道光十二年(1832)芥子園藏板重刊本《鏡花緣》扉頁書影
清道光十二年(1832)芥子園藏板重刊本《鏡花緣》正文書影
林之洋、唐敖的海船出發后,唐敖一心尋訪名花,每逢崇山峻嶺,一定要泊船上岸游覽。他在老舵工多九公的導游下,眼界大開,心曠神怡。一日,來到東口山,唐敖有緣食用了“躡空草”和“朱草”,能騰空立于空中,且力氣大增。在山上,唐敖又與駱賓王的父親和女兒駱紅蕖相見。
船行到君子國。國中各人無論富貴貧賤,言談舉止,無不恭而有禮,唐敖大為嘆服。船后又來到大人國,國人個個爭做善事,人人大度寬容,唐敖連連稱奇。船又行經無腸國、勞民國、聶耳國、犬封國、玄股國等,到達黑齒國。此國中人通身如墨,連牙齒也是黑的,只是國人文化素養極高,連女學生也出口成篇,對答如流,令唐敖等欽佩不已。離開黑齒國后,唐敖又來到淑士國、兩面國,被盜賊騷擾,幸遇徐敬業的女兒麗蓉相救脫險。后又來到巫咸國、歧舌國、女兒國。在女兒國中,唐敖等見到了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男子作女妝治內,女子反作男子治外。男女雖亦配偶,然內外之分,正與中國相反。唐敖等人遍游三十余國,見識了不少奇風異俗、奇人異事、奇花異草、奇禽異獸等奇見奇聞。一路上,唐敖收歧舌國女子枝蘭香為義女,林之洋也認女兒國太子陰若花為義女。船駛離女兒國不久遭遇風暴,停泊在小蓬萊山下。唐敖獨自上山不歸,留詩謝絕世人。林之洋無奈含淚返回,船行半年多,終于回到嶺南。
自唐敖離家外游后,小山母女日日思念。當得知父親失蹤的消息后,小山放棄了應試考才女的機會,立志隨舅父林之洋出海尋父。林之洋帶小山與義女陰若花及女兒林婉如一起出海。歷盡艱險,終于到達小蓬萊。小山與若花二人帶了食物在山上連尋數天,不見人影,直到第八天,才遇到一個樵夫,樵夫轉交給她倆一封唐敖的親筆信。信中命小山改名唐閨臣,然后去京城參加才女考試,只有考中才女父女才能相聚。兩人又來到泣紅亭,見到一塊白玉碑上鐫刻著百人名姓,都是花仙名號及其降生凡間后的人名,其中包括“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夢中夢’唐閨臣”,
清光緒十四年(1888)上海點石齋石印本《鏡花緣》插圖書影
“司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陰若花”,“司素馨花仙子第三十四名才女林婉如”等。百人名姓后面,又有一段總評,結尾寫著:“茫茫大荒,事涉荒唐。唐時遇唐,流布遐荒。”閨臣心中猜疑此碑即是才女試的“天榜”,便用蕉葉削成竹簽將碑文全部抄下,上船回國。途經兩面國,閨臣等三女子被強盜擄走,盜首欲收為侍妾,幸被盜首夫人相救放回,并讓黑女黎紅薇伴送到黑齒國。路上又結識了盧紫萱,五人結成異姓姐妹回到嶺南,準備參加朝廷選才女的考試。光陰流逝,唐閨臣等人已通過了縣考、郡考、部試和殿試,放榜時錄取一等才女五十名,二等才女四十名,三等才女十名,共為一百名,名次序列竟完全和泣紅亭玉碑所記相同。實際上,這一百名才女正是當年被貶謫下凡的一百位花仙。眾才女會同上殿謝恩,連日歡宴慶賀,互相顯露書、畫、琴、棋、卜、醫、星相、音韻、算法等才華,又一起賞玩燈謎、酒會、雙陸、馬吊、射鵠、蹴球、斗草、投壺等各種游戲,熱鬧非凡。
如此歡聚數日后,眾才女各自散回。陰若花回女兒國繼承王位。閨臣、婉如等回到嶺南,拜見母親,合家慶賀。婉如出嫁,閨臣和舅父母再次上船出海去小蓬萊尋訪父親,直到次年四月到達。閨臣獨自上山,從此就不見蹤影。林之洋每日上山探聽,三個月后得到閨臣托人遞交的一封家信,才知道閨臣已重歸仙班。
此時徐敬業等人的后裔與劍南節度使聯合起兵討伐武則天。章蘭英、田秀英等三十五名才女投入軍中一起征戰,田秀英等先后陣亡。大軍直逼長安城下,唐室忠良張柬之等大臣趁武則天臥病之時,誅殺武身邊佞臣,才女等協助匡復大業,扶助中宗復位。中宗臨朝后,仍尊武則天為“則天大圣皇帝”,并褒封起兵的功臣。武則天病愈后再次頒旨:來年仍開女試,還命前科各才女重赴紅文宴。
上一篇:《鐵冠圖》介紹|賞析
下一篇:《閱微草堂筆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