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索托文學
萊索托(原名巴蘇陀蘭)是一個被南非共和國四面包圍的內陸小國,19世紀初建國。除了傳說故事和高度發展的贊頌詩等口頭文學外,萊索托具有長期使用當地語言——塞蘇陀語寫作出版文學作品的傳統,這在非洲是不尋常的。阿扎里埃·塞克斯(1849—1930)和托瑪斯·莫福洛(1877—1948)被稱為塞蘇陀語文學的始祖。塞克斯的《巴蘇陀風情錄》(1893)記述了許多巴蘇陀人的諺語和故事。莫福洛發表了3部小說:《東方旅行者》、《皮特森村》和《恰卡》。《恰卡》于1925年出版,是一部關于祖魯族領袖恰卡征戰的歷史小說,標志著萊索托現代文學的開始。同時期的另一位名作家埃米里特·塞戈伊特(1853—1923)在1910年發表長篇小說《富貴和煙云》,是一部道德說教的作品,寫一個部落青年到約翰內斯堡的悲慘遭遇。從此,南部非洲屢屢出現這類題材的文學作品。30年代出版的書由于教會的要求大都具有基督教道德說教的特點。可是到了50年代,社會有了變化,作家選用了新的題材,創作出一批內容新穎富有創新特色的萊索托文學作品。當然,大多數作家還是用塞蘇陀語進行創作。艾伯特·恩克亥古(生于1912年)在1959年發表長篇小說《請肅靜點兒》,描寫在金礦干活的蘇陀工人。小說直言不諱地譴責南非種族主義政策。貝內特·卡凱特勒(生于1913年)在1951年發表長篇小說《歡樂的淚水》,寫農村傳統觀念同青年移民工人對大城市期望之間的沖突。卡凱特勒和邁克爾·莫哈庇(生于1926年)還寫過戲劇與詩歌作品。肯繆爾·恩采尼(生于1920年)寫了一些諷刺詩,雖不具有塞蘇陀詩的特點,但采用了有韻的形式。1952年他還發表長篇小說《失望》。在此期間,莫皮里—保羅斯發表了兩部小說——《賣毯孩子的月亮》和《轉向黑暗》(1956),強烈地反對種族隔離。他的寫作方法比較奇特,作者用當地語言敘說,他人用英語翻譯,由于英譯文為人所稱道,這本書也就成了贏得國際廣大讀者的作品。60年代以來,小說愈益涉及社會問題。恩采尼發表兩部塞蘇陀語小說《珍聞》(1961)和《這些人》(1968)。在此期間,本杰明·萊舒靄(生于1920年)發表萊索托第一本直接用英語創作的作品《莫西洛遇險及其他》(1968)。鮑勃·萊舒靄在1972年發表英語劇作集《祖先的憤怒》。從此,英語創作成了萊索托文學的一部分,將和塞蘇陀語創作同時發展。
上一篇:節奏分析
下一篇:菲律賓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