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人主客圖
詩論著作。唐張為撰。張為生平事跡,史傳不載。《唐詩紀事》卷六五稱其為“唐末江南詩人”。據徐松《登科記考》卷二七援《永樂大典》引《宜春志》,則當為江西宜春人。因后入福州釣臺山,《唐才子傳》卷一○遂誤稱其為閩中人。張為與周樸齊名,又與貫休、方干為詩友。《唐詩紀事》引杜光庭《神仙感遇傳》,云唐宣宗大中戊寅(858)張為“薄游長沙,不汲汲隨計”,約而計之,則張為當生于文宗時。卒年無考。今本《詩人主客圖》選錄之詩人最晚者為周樸,樸于僖宗乾符六年(879)為黃巢殺于福州,此書當成于其后。又吳融《禪月集序》已稱“昔張為作《詩圖》”,該序作于昭宗光化二年(899),則張為此書又當成于此前。《新唐書·藝文志》未見著錄,北宋人亦未論及此書。南渡后,計有功撰《唐詩紀事》始錄其遺文,未言其卷數。《通志·藝文略》八著錄為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二則著錄為一卷。今《談藝珠叢》與《鏡煙堂十種》本為三卷,其馀均為一卷,而內容相同。今本乃后人自《唐詩紀事》中輯出者,多有殘缺,原貌已不可全睹。此書將中晚唐詩人分作六派,別以主客。據張為自序,“若主人門下處其客者,以法度一則也”。可知其分定主客的著眼點在于詩風流派的一致性。所謂六派,即“廣大教化”、“高古奧逸”、“清奇雅正”、“清奇僻苦”、“博解宏拔”、“瑰奇美麗”,并分別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鮑溶、武元衡為各派之“主”。“客”中復有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門之殊。總計八十九人,今闕落五人,實存八十四人。六派的區分,除“廣大教化”偏于社會作用以外,其馀五派多從詩歌風格著眼。在眾多風格中,張為偏嗜“奇”的風格(如“清奇雅正”、“清奇僻苦”、“瑰奇美麗”),而尤重“清奇雅正”一派。此書評論詩人,自主人、上入室、入室、升堂、及門分為五層,名下各附其詩句(亦偶有全篇者),其排列略似牒譜,故以“圖”名書。六朝以來,以摘句作為一種批評方式逐漸流行,至唐元競編《古今詩人秀句》后,又出現秀句集,進而才出現摘句為圖。然而張為之品評標準頗不可解,如以孟云卿為高古奧逸主,韋應物為上入室,李賀、杜牧為入室,非惟高下倒置,且風格亦殊,故頗致后人非議。但此書對于了解晚唐詩論的一個側面,以及對宋代詩派之說的影響,仍然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價值。有《歷代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論詩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以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