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蒙克
蒙克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國際先驅人物,是最偉大的挪威畫家。1885年,蒙克第一次出國到比利時訪問,并有機會到巴黎,花了很多時間在盧佛宮研究古代大師的作品。在當年的沙龍他發現了馬奈的作品,并為之傾倒。盡管他是受學院派的教育,但卻從當時的印象主義、象征主義的探索中尋找到了自己的路子。1892年,蒙克應邀參加了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使他的名望達到了相當的地步,這鼓勵了他去德國定居,并對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關健性的影響。蒙克歐洲繪畫中的地位顯赫,卻與他那挪威成長的根源沒有多少聯系。當時的巴黎是世界繪畫史上一個最激動人心的時期,德國也正出現一個新的藝術運動時期。無疑,蒙克的繪畫的獨特個性成為當時一種激進的神秘主義文學的結果,以它那奇特的斯堪地那維亞人地區的苦難的特性加強了這一情況。在1889——1890年,蒙克掌握了印象主義分色調色法,但他的作品卻轉向對暗示某種不確定的內心痛苦和憂郁情調的繪畫方向。他作為一個畫家,正處在弗洛伊德發展心理分析理論的時候,畫家所迷戀的性和死,都和他切身的經歷有關,這正是弗洛伊德常常探討的典型實例。糾纏著蒙克的恐懼,被賦予更概括、更含糊甚至恐怖的表現。《吶喊》 (1893年) 凄慘的尖叫變成可見的振動,人在黃昏的紅色包圍中驚慌地隱去。對于蒙克來說,更使他產生興趣的是性的吸引、恐懼、暴力以及死亡的主題。《青春期》 (1899)、《馬拉之死》(1905—1927) 可以概括這一點。蒙克的一生,是非常多產、多體裁不斷進行色彩和素描風格探索的一生。他對德國表現主義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弗拉芒克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