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唐音癸簽
詩話匯編。明胡震亨編撰。胡震亨(1569—1645),字君鬯,改字孝轅,號赤城山人,晚年又號遯叟,浙江海鹽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舉人。歷故城教諭、合肥知縣、定州知州、兵部職方員外郎。乞歸。家藏書萬卷,日夕搜討,校讀精勤。編有總集《唐詩統簽》,為清代修《全唐詩》之藍本。又撰有《海鹽縣圖經》、《讀書雜錄》、《赤城山人稿》等。所編《唐音統簽》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干之數分為十簽,其中自《甲簽》至《壬簽》共一千卷,純粹輯集唐詩,間加評騭;《癸簽》三十三卷,為其研究唐詩心得的匯編,單刻本即題為《唐音癸簽》。該書體例自成系統:卷一為“體凡”,總論詩體的變遷及聲病等;卷二至卷四為“法微”,先“統論”,次“通論各體”,再論“用字”、“用句”、“儷對”、“篇法”等各種表現手法;卷五至卷一一為“評匯”,按時代、體裁、題材等方面評論唐代詩人詩作;卷一二至卷一五為“樂通”,專論與唐詩有關的各種聲樂、舞樂;卷一六至卷二四為“詁箋”,專門對唐詩詞語典故等進行詮釋;卷二五至卷二九為“談叢”,專談唐代詩人的遺聞佚事;卷三○至卷三三為“集錄”,分別論唐詩別集、選集、唐宋以來詩話及有關唐詩的墨跡和金石刻,可見其內容涉及唐詩研究的各個方面。其中“法微”三卷,“評匯”七卷、“樂通”四卷、“總論”一卷、“詁箋”九卷,多摘錄前人著作,或注以人名,或注以書名,亦有一部分標注“遯叟”者,則為其自撰。其他部分,雖也多本自前人,但又多化作己意出之,基本上可視為自撰。所引前人著作,自陸機、劉勰以至王世貞、胡應麟,自詩話、筆記以至正史,涉獵既廣博,擇取亦較精要。其詩學見解多本自王世貞《藝苑巵言》、胡應麟《詩藪》,稱引亦以此二家為多。但他并不一味盲從,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往往能自出手眼,有一得之見。如論唐代七律壓卷之作,嚴羽推崔顥《黃鶴樓》,何景明等推沈佺期《獨不見》(“盧家少婦”),王世貞謂當于杜甫“風急天高”、“老去悲秋”、“玉露凋傷”、“昆明池水”四章中求之,胡震亨則均不以為然,他指出:“吾謂好詩自多,要在明眼略定等差,不誤所趨,足耳。‘轉益多師是汝師’,何必取宗一篇,效癡人作此生活!”(卷一○)所論顯然比較通達。再如,他也不贊成用盛唐的尺度去衡量中、晚唐詩,批評高棅《唐詩品匯》“大謬在選中、晚必繩以盛唐格調,概取其膚立僅似之篇,而晚末人真正本色,一無所收”(卷三一)。《唐音癸簽》從詩話匯編的角度看,有一個大缺點,就是援引前人之說,往往隨意改易,不盡忠實于原文。有些雖大意未變,但文字已非原貌,有些則錯會原意,甚至產生疏誤。胡震亨曾批評楊慎《升庵詩話》“往往任胸援引,非必盡確”,但他自己亦未能免去此病。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訂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唐音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唐音統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