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 桐江續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三十六卷,詩二十八卷,元方回撰。回見《瀛奎律髓》。
方氏政治及道德品質皆極卑下,然而卻善于以詩歌自飾,如《秋晚雜書》十首歷數古代高潔、正直(如陶潛、李白、柳宗元等)之士以自喻,詠及杜甫時說:“我無此筆力,懷抱頗似之。”聯系方氏之人格只能令人發笑。《次韻仇近有懷見寄》:“身歷干戈百戰塵,休官仍似布衣貧。每看事有難行處,未見心無不愧人。秋稔粥猶可繼,夜涼燈火已堪親。閉門讀易吾謀決,莫用蓍龜問鬼神。”其實方氏自己就不是“心無不愧人”,所以他才敢于如此指責別人。從這首詩來看方回可以說是位安貧樂道的君子,實際上,方回是個好色好貨、毫無持操的小人。
方詩中較好的是其晚年后罷官來往歙縣、杭州間所寫一些撫今追昔、感慨繁華一去再不回返的詩作。如《涌金門城望》三首。涌金門是杭州的城門,南宋時是很繁華的地方,而此時“陳墜遺鈿如隔世,欹樓傾榭最愁人。一錢物變千錢值,十戶民驚九戶貧”,“戰罷閑堤眠老馬,宴稀荒港泊空船”,“遙指堤上游人少,漸覺城中空地多。回首太平三百載,錢王納土免干戈”。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感受到被人稱為“銷金鍋”的杭州在元人野蠻的統治下已經變得荒涼頹敗。方氏晚年小詩時時流露興亡之感:“枯柳無風影不搖,敗墻頹屋意蕭蕭。忽然喚醒承平夢,猶有紅闌夾畫橋。”往昔一點點遺跡都能喚起他對承平時代的回憶。方氏論詩推崇“江西”,貶低“四靈”“江湖派”,可是其人其詩都類似“江湖派”,可能與其晚年生活與江湖詩人生活相近有關。
方集本有《虛谷集》己佚,《桐江集》名“桐江”則應只收作者在嚴州任上時乙亥(1275)至庚辰(1280)五年的作品(約有詩千首),此集已佚,清阮元采“四庫”未收書,有《桐江集》八卷,列入《宛委舊藏》,此集只有文無詩,乃后世據方氏流傳的著作抄輯的,并非原方氏編本。其中有的文還見于《桐江續集》。《續集》多為壬午(1282)以后的作品,原作五十卷,因散佚,“四庫”館臣編次為三十六卷,現北京圖書館仍藏有四十八卷殘本。
《桐江續集》有商務印書館民國間所編《四庫珍本叢書》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唐詞紀》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中興間氣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