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唐音統籤
唐五代詩歌總集。一千零三十三卷。明胡震亨纂輯。此書卷帙浩繁,搜羅宏富,是我國古代私人纂輯的最大一部唐五代詩歌總集。震亨晚年家居,藏書萬卷,日夕探討,校讀精勤,與汲古閣毛晉等人往來,勤于著述。此書是胡震亨一生研究唐詩的結晶,其子胡夏客說:“先大人孝轅府君搜集唐音,結習自少。至乙丑歲(即天啟五年,1625)始克發凡定例,撰《統籤》一千卷。閱十年,書成。”(《李杜詩通》識語)胡夏客所謂《統籤》一千卷,似為約數,《明史·藝文志》錄此書為一千零二十四卷,《四庫全書》錄為一千零二十七卷,《千頃堂書目》則錄為一千零三十二卷。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范希仁抄補本一千零三十三卷最為完善。全書以天干為紀,后人推測其命名之由:“唐開元間,列經、史、子、集為甲、乙、丙、丁科,科各置牙簽,殊以色。明之季,有海鹽胡孝轅先生,學貫群書,仿其意而匯全唐三百年詩,次為一編,若初、若盛、若中、若晚,亦簽區之,戊簽其晚唐也。晚唐曷以為乎戊簽? 甲以帝王詩,而后初、盛、中以次相及也。以下無詩乎? 有己、庚、辛、壬矣。己、庚、辛、壬非唐人詩乎? 唐人之不足名家并不足名詩,與異乎人之人,更兼夫非人之族之詩也。然則癸其遺乎? 是用采古今之詩話、詩史,時參以己見,為之殿也。”(楊鼐《唐音戊籤序》)可見《統籤》之前九籤,純輯錄詩作,且基本按詩人所處的時代編排,帝王則置于首,釋道鬼神綴于末,樂府單列,《全唐詩》體例受其影響甚明。前九籤名家詩集,首列小傳,除引正史外,還引雜史、筆記、地志等材料,且標明出處,頗有價值,偶也注明版本。《癸籤》為詩話,涉及唐詩的各個方面,它不但對唐詩的流變、風格以及作家的高下作出了較系統的論述,還涉及了與唐詩有關的目錄、版本及金石之學,內容可謂廣博。胡震亨《統籤》一書,搜集宏富,后來清康熙朝編定《全唐詩》即以此與季振宜《唐詩》為基礎。《全唐詩》初盛部分多用季稿,亦據胡書進行必要的輯佚和校訂;而中晚唐之部,多據《統籤》。因卷帙浩繁,成書后未能全部刊刻,僅有其中部分刊刻。《癸籤》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刊刻,甲乙丙丁戊五籤于康熙間刊刻(丙丁二籤刊刻未全),馀四卷均未刊刻。據近人俞大綱《紀唐音統籤》所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統籤》之全帙,僅甲乙戊癸全為刻本,丙籤僅卷八十七至九十二、九十六至一百七十一為刊本,丁籤僅卷二百一十一至三百二十一、四百至四百九十七為刻本,馀皆為范希仁抄補。《四庫全書總目》謂僅有戊、癸二籤有刻,王士禛《分甘馀話》以《全唐詩》為《統籤》之轉刻,實乃誤記。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唐音癸簽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四友齋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