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隱秀
與詩學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劉勰《文心雕龍》有《隱秀》篇,其言有云:“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隱以復意為工。”“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深文隱蔚,馀味曲包。”即作品有言外之意,能使讀者反復玩味,謂之隱。又曰:“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秀以卓絕為巧。”即篇中有警策高卓之句,能產生“動心驚耳”的藝術效果,謂之秀。又曰:“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慮之所求也。或有晦塞為深,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謂秀句乃妙手偶得,非刻意雕琢所可獲。秀句有“自然會妙”之美,如草木之花,光耀熠熠;若雕琢潤色,則如同繒帛染采,非不鮮麗,而乏天然。但是,由于現存《文心雕龍》元刊本及一般明刊本中的《隱秀》篇均已殘闕,不易對其原意作深入準確的闡釋。大約隱與鐘嶸《詩品序》釋“興”所謂“文已盡而意有馀”意思相近,指有所寄托而言;秀則與《詩品序》“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相近,指得之于直接的審美感受,且以自然明朗的語言表達之而言。殘篇中舉晉人王贊《雜詩》之句云:“‘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氣寒而事傷,此羈旅之怨曲也。”或許原為所舉秀句之例。南朝盛行摘句嗟賞之風,所賞者多為此類描寫情景鮮明生動的詩句。唐高宗時元兢撰《古今詩人秀句》,其序今存于《文鏡秘府論·南卷·集論》中,所舉句例亦皆為寫景及覽景生情之句。又,明末有人稱獲得宋本《文心雕龍》,其中《隱秀》篇未曾殘闕,遂補抄刊刻行世。但對其補文的真偽問題,學界尚有爭論。又宋人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劉勰云:‘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其語既不見于《隱秀》殘篇,也不見于補文。張戒并以為隱秀即梅圣俞所說“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意。清人馮班《鈍吟雜錄》卷五則云:“詩有活句,隱秀之詞也。直敘事理,或有詞無意,死句也。隱者,興在象外,言盡而意不盡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詞,意象生動者也。”均以為隱指詩作之含蓄有馀味,秀指形象之鮮明生動。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維崧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雁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