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陳思王集
詩文別集。一作《曹子建集》。三國魏曹植撰。植封陳王,謚思,后人稱陳思王。《藝文類聚》卷五五引曹植《文章序》稱:“余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雖觸類而作,然蕪穢者眾,故刪定別撰為《前錄》七十八篇。”這個自編的《前錄》是曹植作品的第一個集本。所收只限于少作。又《三國志》本傳載:魏明帝景初(237—239)中,明帝詔令“撰錄植前后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馀篇,副藏內外”。這是曹植作品的第二次結集,在其身后約六、七年。《隋書·經籍志》著錄《陳思王曹植集》三十卷,又《列女傳頌》一卷、《畫贊》五卷,合計有三十六卷之多,說明唐以前傳世的曹植作品卷帙甚繁。《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陳思王集》二十卷,又一本三十卷,三十卷或為隋唐舊本,二十卷則當是后人合并編定的新本子。入宋,三十卷本湮沒無聞,二十卷本雖見于私家書目,但“其間亦有采取《御覽》、《書鈔》、《類聚》諸書中所有者”,“亦非當時全書矣”(《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六)。此時另有一個新的十卷本廣為流傳,所收“詩文二百篇”(《郡齋讀書志》卷一七),書名改稱《曹植集》。此本今存南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刊本(原藏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計賦四十四篇、詩七十四篇、雜文九十二篇。明人所刊諸種版本,有稱《陳思王集》者,有稱《曹子建集》者,皆屬宋刊十卷本流裔。其中張燮《七十二家集》、汪士賢《漢魏諸名家集》仍作十卷,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則合為二卷。清穆宗同治(1862—1874)初年,丁晏以明萬歷間程氏刊十卷本為底本,校以張溥本及唐宋類書、總集,補遺正誤,編為《曹集詮評》十卷,間有評點和注釋。書后并附《逸文》一卷,匯集諸本不載的詩文殘篇;《附錄》一卷,輯存史傳和前賢評論資料。近人丁福保又取丁晏本,改名《曹子建集》,編入《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丁晏《曹集詮評》有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還出版了趙幼文的《曹植集校注》,是在十卷舊本的基礎上是正文字,重新編次,大抵按照作品創作時期的先后分為建安、黃初、太和三卷,無作年可考者匯附卷三之末,舊本誤收的作品亦作考辨,附卷末。曹植詩的單注本,尚有黃節《曹子建詩注》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陳子昂年譜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文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