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梧門詩話》新詩鑒賞
詩論,十六卷,清法式善撰。式善(1753~1813)姓烏爾吉氏,初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一號梧門,蒙古正黃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曾官國子監祭酒,侍讀學士。
此書以述詩人佚事、錄名篇佳作為主。時帆喜交游,當時文壇名流、滿蒙才彥多接其門,故書中多記時人詩句及事跡,尤注重表彰旗人及外族詩人事跡及作品。如對《紅樓夢》作者之祖父曹寅則倍加稱贊,言其“酷嗜風雅,東南人士多歸之”。
還記錄了朝鮮使節樸次修、柳惠風所寫清新雋秀的漢詩:“山色共誰看,古琴時一彈。自憐樵指禿,世厭酒腸寬。海國春收釣,松風晝不冠。丁嚀因樹屋,頭白種幽蘭。”(樸詩《贈嚴樵夫》)“春風小驛花千樹,暮雨平林水一灣。青山盡處堆漁屋,垂柳陰處漾酒船。”(柳詩)
外國人寫漢詩最大的障礙是平仄聲律,這兩位朝鮮使節寫的詩中,除了柳詩三四句平仄小有出入外,其他皆平穩,意境優美,置于“神韻派”詩人作品中也在中等以上。可見他們對漢文化掌握之深。
書中論詩之語不多,但從所引錄詩句可見其觀點接近王士禛“神韻說”。他說:“詩貴幽不貴冷,貴峭不貴澀。”對于袁枚的“性靈說”時有貶斥,他說:“隨園論詩,專主性靈。余謂性靈與性情相似,而不同遠甚。”并引其門人鮑鴻起(文達)之語,言鮑對“性靈說”辯之尤力,嘗云:“性情者發乎情,止乎禮義,而澤之以風騷,漢魏唐宋大家,俾情文相生,辭意兼至。以求其合,若易‘情’為‘靈’,凡天事稍優者類,皆枵腹可辦。由是街談俚語,無所不可。蕪穢輕薄,流弊將不可勝言矣。余深是之。”可見時帆論詩主張。
書中對前人佳句及后人接武者,多有闡述,而且分析其變化演變之痕跡。
此書很長時間以抄本傳世,現有臺灣文海出版社影印《清代稿本叢書》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滄海遺珠》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總集·閩中十子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