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陳子昂年譜
年譜。近人羅庸撰。原載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五卷第二號(1936年5月出版)。中華書局1960年印行《陳子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陳子昂研究》均予附錄。陳子昂為初盛唐之交重要詩人,對于破除初唐沿襲的齊梁頹風,開創盛唐之音頗有先驅之功。有《陳拾遺集》十卷。但其生平事跡研究著作不多,此譜實為首創。陳子昂于兩《唐書》有傳,其篤友盧藏用有《陳氏別傳》,此外大歷六年(771)十月,建有《大唐劍南東川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鮮于公為故右拾遺陳公建旌德之碑》(趙儋撰),羅庸即綜稽史傳碑文及子昂詩文雜著、時人唱酬諸作,編為年譜。是譜據《趙碑》定陳子昂生卒年為高宗龍朔元年(661)至武后長安元年(702),是諸說中較早且較有影響的一種。其他則有656—698,656—695,658—699,659—700諸說(分別見韓理洲《陳子昂研究·生卒年考辨》、彭慶生《陳子昂詩注》后附年譜)。于子昂家世、游蹤宦歷及作品系年,本譜均有所考訂、發現。如子昂垂拱二年(686)隨喬知之北征同羅、仆固事,兩《唐書》本傳及《舊唐書·喬知之傳》均失載。本譜據子昂《燕然軍人畫像銘序》、《觀荊玉篇序》等文考定子昂此行隨軍“自居延海入,夏四月次張掖河,五月次同城,七月獨南旋,八月至張掖,即歸,上書論西蕃州安危事三條”,從而將《吊塞上翁文》、《為人陳情表》、《為喬補闕論突厥表》、《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三條》諸文和《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居延海樹聞鶯同作》、《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己》、《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等詩合理有據地系入本年。史學家岑仲勉曾擬為陳子昂作年譜,后知有此書“遂輟初意”。岑氏論此書,以為其文“簡潔,辨析處亦大有見地”(《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載《輔仁學志》第十四卷第一、二期合刊,1946年12月出版),乃將羅譜所未論或雖論而有別見者另行撰文。岑氏之文,題目已見上引,其所論包括子昂世系、疑年、及第年、子昂詩文中涉及的人名及詩文編年諸項,屬札記性質,今亦為韓理洲《陳子昂研究》附錄之一。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陳與義年譜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陳思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