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陳與義年譜
年譜。今人白敦仁著。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南宋時即有胡穉為陳與義撰寫的年譜。本書作者在研讀陳與義作品的基礎(chǔ)上,廣泛搜集有關(guān)資料,對胡譜的不當(dāng)之處一一作了糾正。為理解與義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知人論世的材料。該譜有下列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值得注意:一是關(guān)于人、地、時、事的稽考。茲舉二例為證,政和三年(1113)陳與義有《次韻謝文驥主簿兼和劉宣叔》詩,對謝文驥,胡穉無注,該譜則據(jù)張元幹《蘆川歸來集》中《跋蘇黃門帖》及《洛陽陳去非自符寶郎謫陳留酒官,予時作丞,澶淵舊僚友也,有詩次韻》等材料,判定謝文驥為蘇轍外孫。又如《宋史》陳與義本傳、張嵲《陳公資政墓志銘》及胡穉《年譜》均不載陳與義有知均州事,該譜則據(jù)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八五京西南路均州《名宦》:“陳與義,號簡齋居士,建炎二年知州。”證明建炎二年夏天陳與義權(quán)攝知均州。二是對眾多作品作了較精確的系年。如上所述,考出陳與義曾權(quán)知均州,則《均陽官舍》、《同通老用淵明獨酌韻》、《觀江漲》、《和王東卿》等本來難于索解的一系列詩作均可系于建炎二年。又如政和六年(1116),胡譜云:“八月解開德教官而歸”,不言歸京師抑或歸洛。至明年始書“春晚入京,有《襄邑道中》詩”。則似陳與義去開德后,嘗一度歸洛,至七年春晚始自洛入京者。如此則按原編次第,前此諸詩,自《次韻張矩臣迪功見示建除體》至《送張仲宗歸閩中》諸詩皆當(dāng)為政和七年春晚入京以前在開德數(shù)年間之作,著實捍格難通。該譜則訂陳與義于政和六年八月解教職后即歸京師,其《建除體》以下諸詩為留汴京時作,而《襄邑道中》詩則系之為政和八年(1118),是友人周簿時官襄邑,陳與義閑居京師,偶經(jīng)過之,于道中所作詩。第三,該譜通過對陳與義交游和陳與義作品的考察研究,對當(dāng)時的士風(fēng)和詩人的懷抱作了簡明扼要之揭示。如政和六年,著者加案語說,簡齋英年初仕,司教澶淵,不無懷土之思,其交游諸人劉路、劉長言、呂欽問等皆元祐黨人之后,又與張元幹、謝文驥、張景方之流氣味相投。觀人其倫,可見一時風(fēng)概。凡此之類,對研究陳與義的詩歌不無啟示。卷首有前言,對陳與義所處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詩壇狀況、陳與義的詩歌主張及創(chuàng)作實踐等情況作了較為詳細(xì)的闡述。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陸機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陳子昂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