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杜詩說
杜詩選注本。十二卷。清黃生撰。生原名琯,又名起溟,字扶孟,號白山,歙縣(今屬安徽)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生卒年不詳。博學(xué)多才,著述頗豐,惜多散佚,唯《字詁》、《義府》兩書因戴震訪求而收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其甚加贊許,足見其頗長于訓(xùn)詁之學(xué)。黃生“出入杜詩三十馀年”(《杜詩說序》),又費時六載,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撰成《杜詩說》。書前有序及《杜詩概說》十六則,乃全書之綱領(lǐng),其中一再強調(diào)“以意逆志”,又認(rèn)為:“杜公之真面目,蔽于妄注者不少,至其為評,不能深悉公之生平,不能綜貫公之全詩,且不融會一詩之大旨,是故評其細(xì)而遺其大,評其一字一句而失其全篇,則公之真精神,汩沒于俗評者實多。”可見其雖只選注杜詩,卻是以揭示杜詩之真精神為己任。所選詩篇分為十二卷,分體編排,依次為五古二卷、七言雜體一卷、五律甲集二卷、五律乙集二卷、七律甲、乙集各一卷、絕句一卷、五排一卷,以上共十一卷,又重出第十一卷,為古詩,第十二卷為近體,但末兩卷所錄,多已見于前。分體編年,而五七言律詩之甲乙兩等,又各自編年,實為分體分等編年體。每詩之末,著一段評述文字,訓(xùn)字詞,析句法,評詩旨,頗多真知灼見。洪業(yè)《杜詩引得序》說:“其書雖僅為選本,而考證評論,輒多精當(dāng)之說。”又列舉其慧眼獨具之處,謂曰:“雖未必皆不易之說,顧亦足以資學(xué)者參考也。”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錄黃生之說三百馀條,又豈偶然哉? 唯認(rèn)為杜甫受知于玄宗,故集中無譏刺玄宗之語;又以“憂時戀主,嘆老嗟卑,處處不出此意”(《杜詩概說》)概括一部杜詩,不免偏頗。評注之文,也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謂“一如評點時文之式”之病。此書刻于康熙三十五年,傳世甚稀,又無翻刻。其評幸賴《杜詩詳注》等杜集注本的引錄始為世人所知。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李賀研究資料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xué)研究·杜詩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