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謨
字一德,號心吾。泰和(今屬江西)人。幼能詩文,專力研治經學,旁通諸子百家,亦留心經世濟人之學。教授于鄉里,曾主清節書院,隱居不求出仕。謨處于易代之際,作為理學家,亦不提倡愚忠死節,曾著《通塞論》引微子、箕子之事,反復申明,謂革代之際,不必死節。四庫館臣認為此論“最為害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實,這正反映了其立論之通達。論學注重人的本性,并主張應能融會貫通禮樂、刑政、錢谷、甲兵等實用之學。一時經生學子多從之游,稱海桑先生。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征至京師議禮,受到太祖重視。宋濂、王祎推薦為國子學博士,謨引疾辭歸。屢次應聘為江、浙二行省之考,所甄拔之人,多為知名之士。其詩多描寫瑣屑的日常生活,但從中可見作者的急于用世之情或坦蕩平易的儒者情懷。如:“榕蔭翠蓋倚重重,相送城南復向東。上將故多黃石略,參軍況是紫髯翁。重題錦字云生紙,獨轉滄浪月滿蓬。徙倚松根看野色,青山縹緲意何窮。”(《榕樹下別參軍再賦就簡指揮》)詩中把建功立業的向往與對平凡生活的渴求交織在一起,反映了作者豁達的胸襟。著有《書經會通》、《詩經演疏》、《東宮備覽》等。其詩文收入《海桑集》。《明史》卷二八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陳大章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陳龍川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