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說詩語日卒》新詩鑒賞
詩論,二卷,清沈德潛撰。德潛見《古詩源》。
沈氏是“格調說”的倡導者,其說首先在于尊詩道。詩話開篇寫道:“詩之為道,可以理性情,善倫物,感鬼神,設教邦國,應對諸侯,用如此其重也。”因此必須摒棄“流衍靡曼”之音,反對詩成為“嘲風雪,弄花草,游歷燕衎之具”。詩應遵守儒家詩教,崇尚“溫柔含蓄”之作,注重比興。他說:“事難顯陳,理難言罄,每托物連類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機隨觸,每借物引懷以抒之。比興互陳,反復唱嘆,而中藏之懽愉慘戚,隱躍欲傳,其言淺,其情深也。”
德潛說詩之所以名為“格調”,還在于注重聲調。“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也就是說詩人的感情最終要靠具有高下揚抑的語言文字來傳達,所以無論讀者還是作者都要考慮音調,都要從“靜氣按節,密詠恬吟”中去體會,這樣才能讀詩和作詩。李東陽在《麓堂詩話》中也重視聲調問題,但李之意在于通過這個門徑去掌握“唐調”,以達到學唐的目的。而沈氏把它擴大為讀詩和作詩的要訣,有些極端。詩是有音樂性,這就體現其語言聲音格調之中,但它畢竟不是“純音樂”作品,詩中最重要的起表現功能作用的還是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意義。注重格調聲調是應該的,但夸大了它的作用,便會走上魔道。
沈氏亦為葉燮之弟子,繼承了葉氏許多觀點。如關于詩人品格問題,他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如太空之中,不著一點;如星宿之海,萬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動,萬物發生。”
關于詩法問題,他說:“詩貴性情,亦須論法,亂雜而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于其中。”他還主張“以意運法”。
在藝術風格上,沈氏主張兼容并包,所謂“性情面目,人人各具”。但其所倡導者為“鯨魚碧海”“巨刃摩天”的壯闊宏麗的風格。
作者論詩尊唐,但書中對宋詩人蘇軾和陸游亦多表彰之詞。于唐人中所標舉者為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與乾隆皇帝主持評選的《唐宋詩醇》所選六家正相合。不知沈氏有意迎合上之所好,還是如乾隆所言“朕與德潛可謂以詩始,以詩終矣”,二人詩學觀點相同的緣故。
此書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由今人霍松林校注。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梅村詞》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湖海樓詞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