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宛渠之民
東晉志怪小說。王嘉撰。原載《拾遺記》卷四。《太平御覽》卷八九六錄載。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選錄。小說敘寫:秦始皇好神仙之事,有一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其人身高十丈,編鳥獸之毛以遮體。談起開天辟地等遠古之事,都了如親睹。他自言少時能在虛空中進退自如,日游萬里。現在老朽了,也能坐見天地以外之事。據他介紹,他們的宛渠國在咸池日浴之處,離此九萬里,以萬年為一日,平時多陰霧,若遇晴日,則云裂天開,耿若江漢,有玄龍黑鳳,翻翔飛舞。到了夜晚,則燃石以繼日光。此石產于燃山,那里的土石皆能發光,扣之則碎,形狀如粟,一粒就能輝映一堂。昔日炎帝就是在此取的火種。宛渠之國離黃帝所轄地十萬里,可黃帝當年采首山之銅鑄鼎時,他看到了其國有金火氣升騰,跑去一看,三鼎已成。又發現冀州有異氣,猜想一定有圣人降生,果然是唐堯出世。又見赤云入于豐鎬,前去觀望,果然有丹鳥銜書給文王。秦始皇聽后,稱宛渠之民為神人,越發信奉仙術了。作品通過宛渠之民的自述,描述了遠方異國之奇景、奇人、奇事。雖然有相當濃厚的迷信色彩,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時代風尚,同時也暴露出封建帝王的腐朽和荒唐。小說構思幻誕,筆力縱肆,以其奇異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上下幾千年,縱橫十萬里,為讀者展現出一個近乎“外星世界”的天外之天,奇人異鳥,奇山異石,令人大開眼界,耳目為之一新。宛渠之民的“躡虛卻行,日游萬里”的本領,竟類似于現代宇航員的太空飛行。其所乘之螺舟,“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儼然是今世的潛水艇。想象是科學的先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著眼,本文可算是我國較早的科幻小說。其多樣的表現手法和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也為后世科幻小說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作品“文筆頗靡麗”,描寫也非常細膩,如寫宛渠國的奇山異石:“入夜,燃石以繼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沏,扣之則碎,狀如粟,一粒輝映一堂。……或有投其石于溪澗中,則沸沫流于數十里,名其水為焦淵。”故事本身“全構虛辭”,但作者卻以實筆,一絲不茍地工筆細描。讀來不以為荒誕,反覺真實可信。由于作者善于鋪排,加之文筆清麗,語言流暢,給人以酣暢淋漓,委曲盡致之快感,稱得上是六朝小說中的佳作。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宋大賢》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宣驗記》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