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首頁·稗畦續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不分卷,清洪昇撰。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又號南屏樵者,錢塘(浙江杭州)人。國子監生,多年客居北京,曾向王士禛等學詩,長于戲曲創作,與另一戲曲家孔尚任齊名,有“南洪北孔”之稱,以《長生殿》名世。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佟皇后“國恤”間演《長生殿》被劾入獄,后被革去國子監生籍,康熙三十年還鄉。
洪詩多是作者往來南北的記行、記游,或寄懷、懷古傷今之作,這些是詩人貧困落魄生活的寫照。還有一些作品記錄了家庭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難。如《送父》六首采取聯章體的形式攄寫與父母離居的痛苦和因不能與日益衰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產生的愧疚:“漂泊三四年,間阻南與北。暫爾侍父旁,久矣離母側。舉聲呼蒼天,血淚沾胸臆。”(其二)“屋有寒烏聲,哀哀中夜起。迢遞憶庭幃,寸心痛不已。”(其四)詩中表達的有寒士求食于外的悲哀,也有難言的隱痛(可能是不便與外人言的家難)。
從洪詩中可以感到作者對社會現實、清初的政治局面是不滿的。《衢州雜感》十首描寫了人民在天災人禍中所遭受的災難。“飄零自分儒生賤,干謁方知長吏尊”(其九)等詩句表達了作者和統治者之間的對立情緒。《京東雜感》十首表達了作者對明朝的懷戀:“故國開藩鎮,防邊節制雄。鷹揚屯薊北,虎視拒遼東。角靜孤城月,旗翻大樹風。至今論將略,尚想戚元戎。”(其五)
在清統治已經穩固的康熙“盛世”,洪氏還在懷念與北方異族入侵者作戰的明朝名將戚繼光,可見他還是具有民族意識的。《長安》一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局的看法:“棋局長安事,旁觀迥不迷。黨人投遠戍,故相換新堤。無復窮通感,真將得喪齊。布衣何所戀,不向小山棲。”洪詩中最感人的是描寫自己遭遇與生活貧困的詩句,“江湖雙淚眼,天地一窮人”;“馳驅千里外,跼蹐一身多”(《述感》);“大地回春日,羈人淚盡時。七年身泛梗,八口命如絲”(《己未元日》)。這些詩句語淺而情深。
洪詩以五七律體最佳,作者取法杜甫,但不襲其字句,在學杜詩人中較難得。
洪詩不僅可作研究《長生殿》者參考,作為獨立的文學作品也是有其成就的。
《稗畦集》歷來以抄本流傳,《稗畦續集》有刻本傳世,兩集皆是當時流傳的選本,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合在一起排印出版。另外還有《嘯月樓集》七卷,有抄本流傳至日本,國內僅有照片。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詞律》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筆花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