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源流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阿桂等撰,共20卷。此書記述滿族的先祖或與之關系密切的肅慎、三韓、挹婁、勿吉、靺鞨、完顏諸部,毗鄰的索倫等部的興衰,和金元以來的官制。共分為部族、區域、山川、國俗4門。清乾隆年間官修,記述滿族發祥的歷史,頗多炫耀之處,對于明朝在女真地區的統治力加隱晦,對于建州三衛,略而不論。但該書系統地論述了滿洲地區的民族歷史,引用文獻資料比較豐富,對研究東北地區的歷史、地理,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該書第7卷部族門末附《金史》姓氏考,把金代女真近百個姓氏和清代滿族姓氏相對照,一一列舉,是研究這兩個民族與家族沿襲的重要資料。第13卷疆域門末附明代衛所城站考。將400余處衛所城站以明清名稱對照的形式列出,并作有建立年代等紀事,為它史所不及。第14卷山川門將與清太祖、太宗征戰有關的噶哈嶺、太蘭岡、吉林崖等20余座山嶺列具,有一定的資料價值。第18卷所附《金史》舊國語解考,內容豐富,不易尋找。全書中所收錄的資料文獻,如《御制夫余國傳訂訛》、《御制三韓訂謬》、《盛京賦》、《薩爾滸山之戰書事》、看驗長白山的《覺羅吳木訥原奏》、記載滿族及其先世的風俗人情的及乾隆皇帝的詩歌等,都不失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該書說:“洪惟我國家朱果發祥,肇基東土。白山、黑水,實古肅慎氏之舊封。典籍遺文,班班可考。徒以年祀綿長,道途修阻,傳聞不免失真。又文字互殊,聲音屢譯,記載亦不能無誤。故歷代考地理者,多莫得其源流。是編仰稟圣裁、參考史籍,證以地形之方位,驗以舊俗之流傳,情征詳校,列為四門”。“其援據以御制為據,而博采諸書以廣參稽。允足訂諸史之偽,而傳千古之信”。此書版本較多,較好的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殿版初刻本,和乾隆五十四年《四庫全書》本。1988年遼寧民族出版社據乾隆四十二年本為底本出版有點校本,書前有乾隆皇帝上諭、大學士阿桂等奏摺、凡例、辦理《滿洲源流考》諸臣聯名,為目前較好的普通本。
上一篇:《清稗類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焚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