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落山中曙,秋氣滿林隈。
螢光映草頭,鳥影出枝來。
殘暑避日盡,斷霞逐風開。
空返陶潛縣,終無宋玉才。
梁元帝即位后,張正見為彭澤令,后來避亂廬山。這首詩當寫于一次還山途中。
“搖落山中曙,秋氣滿林隈。”秋天向來是詩人們所樂于描寫的對象,寫得既早又妙的要推宋玉的《九辯》了:“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本詩“搖落”二字即用其語:秋風正把樹上彌留的黃葉一片一片地搖落下來,發出令人悲傷的瑟瑟聲。滿林樹木無精打采,毫無抵抗地承受著秋風的襲擊。趕路時晨風迎面撲來,寒氣涼入骨髓,早行的詩人不由一顫:好一派濃濃的秋氣呵!秋氣是無形的,但樹木的稀疏凋蔽卻顯示了它的濃郁、蕭殺。
中四句順承而下,扣緊“早”字,描寫曉景。“螢光出草頭,鳥影出枝來。”這時天還沒有大亮,他還得不時低頭辨路,但見一點微光在草上流動。仔細一認,才知道原來是螢火蟲為了覓食蚊蚋,在沾滿露水的草上飛來飛去;再抬頭看看前方,樹枝上一顫,一個黑影從那兒迸出:原來是自己的車馬驚動了棲鳥,驚鳥又反而使自己嚇了一跳。但這是什么鳥呢?他不知道。因為鳥出現得太突然了,來不及細看,加上這時天色朦朧,想看也看不清。鳥飛與螢飛不同:螢飛很慢,范圍也小,可以慢慢辨清;鳥飛卻正好相反。兩句寫得極細極真。
“殘暑避日盡,斷霞逐風開。”俗話說,秋老虎,熱死人。入秋后的一些日子,白天仍然很熱。正因為這樣,他選擇了早晨來趕路。早上避開了太陽,暑氣全無。他暗暗高興起來。但走了一段路后,天色漸漸放亮,朝霞正被晨風吹散:太陽快要出來,天氣又要變熱了。他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空返陶潛縣,終無宋玉才。”陶潛曾任彭澤令,“陶潛縣”也就是彭澤縣。回來本是件好事,可這里卻說“空”,即“白白地”,有幾分懊喪。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宋玉那樣的才能來寫秋天。
通覽全詩,詩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宋玉所悲的秋,不僅是外在的秋,更主要的是內心的“秋”,心物交感,典型性強,魅力永恒。而這首詩所寫的秋,只是自然界的秋,僅停留在繪景狀物的層面,缺乏深沉的悲秋意識,不及宋作。但能在工整的句子中把初秋早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倒也頗見功夫。
上一篇:《過瞿溪石室飯僧·謝靈運》原文|賞析
下一篇:《還故園·江淹》原文|賞析